育儿指南

7岁熊孩子转餐厅转盘致人10级烫伤,孩子的餐桌礼仪有多重要?

前段时间,看了一则新闻报道,东莞一名7岁男孩随父母到餐厅吃饭,就餐期间不断地转动餐桌上的转盘,期间餐桌上放的一壶开水因为转盘速度太快,从餐桌滑出,将一同用餐的唐女士烫伤,后经鉴定,烫伤程度达10级。

唐女士要求赔偿,孩子的父母不同意,于是原本的好朋友对簿公堂。孩子的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却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这应该是父母万万没有想到的。

事件的结局是因孩子的父母没有尽到监管义务,所以理应赔偿。这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但是我却希望父母能从中看清事件的本质:那就是教会孩子餐桌礼仪是多么重要!

01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实力吐槽自己外甥女的帖子。说姐姐带着6岁的外甥女回娘家,孩子在饭桌上翻菜,专拣好吃的吃,一盘排骨,一盘虾全端到自己面前,丝毫不顾及旁人。倒不是舍不得那点菜,只是觉得孩子实在太不懂礼貌了。

然而这样的事儿并不是个例。

安徽合肥的某家幼儿园对园中的87名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有34%的幼儿会安静的用餐,14%的幼儿会请长辈先入席,而不随意翻菜的幼儿只有5%,高达95%的幼儿会在餐桌上随意翻捡,只挑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日本有句俗语说:从一个人拿筷子的样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

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潜意识中总觉得孩子是可以被特殊” 对待的,小动作无伤大雅,因而放纵孩子的种种不礼貌行为,却没有想过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成为不懂礼仪,没有教养的人。

而基本的礼仪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纽带,试想谁愿意同一个谈吐粗鲁,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人交往呢?

所以,如果父母一味的娇宠孩子,那么现在为孩子节省”的困难,只会让孩子在日后用更多的挫折来弥补。

02

英国一直有把餐桌当课堂”的传统,认为餐桌是最好的教育课堂,家长会通过用餐礼仪教会孩子如何与人分享,如何尊重别人等等。

中国的餐桌礼仪古已有之,孔子言:食不言寝不语”。

作家丰子恺有一次宴请远道而来的朋友,几个孩子也都一同前往,席间几个孩子吃饱后想要先离开,丰子恺悄悄的和孩子们说,要等客人吃完了,主人才能走,否则会让客人感到尴尬,觉得自己很能吃。这样做很不礼貌。

孩子们长大后还对此事记忆犹新。

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溺爱孩子,将用餐礼仪抛之脑后,造就了一群餐桌上的熊孩子”。

那么,传统用餐礼仪有哪些呢?

1. 饭前要洗手,防止细菌和病毒;

2. 请长辈先入座,不能抢在长辈前面动筷子;

3. 不要用筷子敲击碗盘,在餐厅就餐时不要玩转盘;

4. 不要用筷子翻菜,或者夹起菜后放回去;

5. 不要舔筷子,用筷子剔牙;

6. 嘴里含着食物的时候尽量不要说话,否则不但容易呛到,也很不礼貌;

7. 吃东西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可以小口慢慢咀嚼,对降低音量很有效果;

8. 喝汤时尽量不要吹气,可以等待片刻,待汤晾凉再喝;

9. 不要在饭桌上剔牙;

10. 吃饭途中离席,要打招呼;

……

曾经有位记者访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说: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

卡皮察:幼儿园。”

记者: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卡皮察: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可见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03

有些家长说自己也知道餐桌上的礼仪很重要,但是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教育孩子。其实,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管理好自己的餐桌礼仪。父母是孩子行为的榜样,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会使孩子有好的模仿对象。央视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就是父母榜样的力量的最好证明。

如果家长自己吃饭时吧唧嘴、翻菜,那么,孩子难免有样学样,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就餐时,先让长辈就座,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学会吃饭时要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先坐。所以,当家长希望孩子养成好的礼仪时,应该先从自身做起,管理好自己的餐桌礼仪。

让孩子知道行为背后的意义。当孩子在餐桌上表现出这些不良行为时,父母不要一味的呵斥,因为孩子很多时候只是出于好奇和探索的天性,并不是故意捣乱。所以,父母应该尽量和孩子讲清楚不可以做这些行为的原因,这样孩子接受起来更容易。

比如,可以跟孩子说饭前不洗手,会将细菌带到肚子里,有可能会生病,拉肚子;转餐桌上的转盘玩,可能会使食物溢出,会烫伤别人,很危险……,孩子知道这些行为不好,当父母制止自己时就不会因为困惑而委屈。

让孩子通过游戏学习礼仪。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当枯燥的说教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时,不妨给孩子设计个小游戏,这样不但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还能让孩子理解的更透彻。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玩吃午餐”的游戏。

游戏准备:装满菜的小碟子3-4个,小碗2只,筷子2双,糖果2-3粒,游戏币若干。

游戏玩法:

妈妈带孩子来到餐厅,将小碟子,碗筷摆放到餐桌上,然后和孩子面对面坐好。

妈妈:今天我们玩正确吃饭的游戏,答对了题的话,可以发放游戏币,等游戏结束时,可以拿3个游戏币换一粒糖哦,好吗?”

孩子:好的。”

妈妈:妈妈问你,吃饭之前要先做什么呢?”

孩子:先洗手。”(孩子自己去洗了手。)

妈妈:回答正确。奖励你1个游戏币。接下来,我们开始吃饭了,吃饭时可以在餐盘里翻自己喜欢的菜吗?”

孩子:不可以。”

妈妈:嗯,很好。我们不应该挑食,如果实在不喜欢,可以吃其他餐盘的菜。再奖励你1个游戏币。”

……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充满童趣的游戏能够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餐桌上的礼仪。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父母带孩子外出用餐时,可以事前跟孩子讲好在餐厅用餐时不可以乱跑,不可以敲打碗筷,以及其他一些注意事项,让孩子在情绪上有心理准备;还可以准备一两件玩具或者孩子平常喜欢看的绘本,这样当大人和孩子进餐速度不一致时,可以让孩子玩玩具或者看绘本,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防止孩子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到处跑跳或者哭闹。

很多父母总是太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培养,而忽略了礼仪方面的教导,使孩子变得粗鲁而无礼,其实父母只要拿出一点耐心,就会培养出一个举止得体,行为优雅的好孩子!

你对餐桌礼仪还有哪些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