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儿子学习不上进,一直让老刘很头疼,不过就在昨天,他忽然察觉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这天晚上,像往常一样,当老刘发现儿子写作业又开小差的时候,就马上数落了起来。很显然,对于这种数落,儿子已经能够熟练地应对了,只见他一声不吭,并装模作样地动起笔来,仿佛是在用行动对爸爸说:我正在按您的要求做呢。”然而实际上,老刘和儿子的心里都十分清楚,这就是在敷衍。
对于儿子的这种敷衍,老刘也确实没有什么办法,他不想对着儿子发脾气,更不愿意动手打他,因为他担心这样一来,不但无法解决儿子的问题,反倒会让父子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不过这一次,老刘调整了策略,眼见儿子还是一如继往地敷衍,他就故作伤心地说:唉,你看我整天累死累活的,还不就是为了培养你读书吗,你要是不用功一点,怎么对得起我哟,我活着也没个奔头了。”说着说着,老刘都把自己给感动住了,后面几个字,几乎是哽咽着说出来的。
没想到,这招倒还真管用,当晚的作业,儿子很快就完成了,不仅如此,事后检察,老刘发现正确率也蛮高的,可见儿子确实认真在做了。
老刘突然发现的这个绝妙办法,其实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许多人平时就已经在用了。这种管教模式,在学术上也有一个说法,叫做内疚教育”。
01什么是内疚教育1.无师自通的教育手段
所谓内疚教育,就是指借助于激发孩子的内疚感,以实现对他的教导和控制的一种教育手段。
尽管许多父母并没有听过这个名词,但在现实中,他们却已经把这种教育手段用得炉火纯青了。
为什么父母们会无师自通地学会使用它呢?这其实是因为很多人都知道,通过道德绑架,可以让人产生内疚感,而内疚感,则可以让人产生动力。一旦动力产生,教育的目标自然也就达成了。
2.内疚教育在孩子身上的表现
受过内疚的孩子,往往会在身上表现出一些顺从型行为。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里,就展示过一些常见的顺从型行为。比如在与父母相处的时候,常常装模作样;或者在父母面前隐藏自己的想法等等。
这些顺从型行为的出现,就意味着孩子已经受到了内疚教育的影响,或者说,这种教育手段的效果正在他们的身上体现。
3.凡是涉及父母的事情,都会因内疚而努力完成
在所有的顺从性行为中,最能体现内疚教育影响的一种行为就是:但凡遇到涉及父母的事情,孩子都会被内疚和恐惧的心理所驱使,从而努力去完成,而不是总是随着自己的心意去选择做什么事,或者怎么做。
就像老刘的儿子那样,他之所以能够迅速并高质量地完成那次作业,并不是因为自己真地愿意这么去做,而是被父亲的话所打动,是内疚心驱使着他去完成的。
了解了内疚教育之后,很自然的,就会迎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教育手段是否真的有效?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是否可以经常性地使用这种手段?
02内疚教育真的有效果吗?有一定的效果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教育手段,肯定是有效果的,事实上,上文中老刘的例子就足以说明。通常来说,深负内疚感的孩子,往往会在学习上更用功。
效果很难持久这一点,在韩国的一部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也有所体现。那里面的韩国高中生,每天差不多要花掉十二个钟头在学习上,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如此拼的时候,超过七成的孩子都表示只要一休息,他们就会有深深的罪恶感”,而这种感觉的来源,就是出自父母强加给他们的内疚教育。
内疚感确实可以让人产生动力,但是这种动力,是很难持续的,相应的,内疚教育的持久性也很成问题。
事实上,精于内疚教育的家长们,往往会不停地使用这种教育手段,不断地激发孩子的内疚感,以此来维持动力的持续。
所以说,一旦使用了内疚教育,并期望达到很好的效果的话,就必须不断地重复和加码,否则效果将难以持续。
消磨亲子感情然而一旦这种手段被不断地重复甚至加码,就极容易带来负面的效果,尤其是会严重地消磨亲子感情。
这一点,相信很多善用内疚教育的父母都有所察觉,尽管你的孩子看起来很努力,可是他们却不愿意向你展示自己的内心,甚至连朋友圈都把你给屏蔽掉。
由此可见,内疚教育固然有一定的效果,可要想维持这种效果,也必然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让亲子关系变差。事实上,内疚教育也不能真正实现对子女的控制,反而会让他们在心灵上与父母渐行渐远。
03避免使用内疚教育,父母应该这样做《选择理论》的作者威廉.格拉瑟就曾经说过:父母不应总是想着控制孩子,你越控制,在心理上,他们反而离你越远。
①就事论事,不要牵扯道德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父母应该多谈论事情本身,而不要牵扯其他无关的东西,尤其是不要诉诸道德。
可能有人会说,如此一来,孩子不听话又该怎么办?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说教方式,孩子不听,只能说明你的方式有误。
此时的你,应该想办法去寻找更适合、更正确的方式,而不是选择内疚教育这种看似有效,实则有害的手段。
②引导孩子察觉顺从性行为
其实很多情况下,父母是在无意之中使用了内疚教育的,就像老刘那样,他就只是一时兴起,才对儿子说了那些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内疚教育。
此外,由于孩子总是会对父母怀有报恩之心,也常常会进行自我内疚教育,这也同样会带来一些危害。
所以父母平时应该注意引导孩子,让他们识别出自己身上的顺从型行为,从而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内疚教育所影响。
内疚教育就像鸦片,它的效果是显著的,也是迅速的,可是却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加码才能够维持期望的效果。与此同时,它也在消磨着亲子感情,让孩子在心理上与你越走越远。所以对于家长来说,这种教育手段,应该尽量避免,否则的话,从长期的影响来看,对孩子是弊大于利的。
今日话题:你是否有意或无意地对孩子使用过内疚教育?对于这种教育手段,你的看法又是什么?
————————————
我是绿叶妈咪,带着我的三岁宝宝一路成长一路分享。
每日分享育儿知识,和我一起做个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