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为孩子报很多辅导班,导致孩子厌学,究竟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习好又不失去乐趣呢?
最近珑珑的家长很不开心,她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已经非常刻苦了,可能因为还没有开窍的缘故,所以尽管孩子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但是没有得到等量的回报,而且最近孩子的老师也经常在班级的群里面对一些孩子进行批评,里面恰恰就有自己的宝贝,老师说自家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而且还会打哈欠。群里议论纷纷。
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错误率非常高,老师觉得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家长对于孩子并不上心,没有悉心教导自己的孩子,珑珑的家长十分委屈,她觉得自己的孩子的确有时候对于作业的上交不及时,但是自己的孩子却也是非常努力的。
于是家长并没有辩解什么,只是把一张图片发到了群里,图片中自己的孩子正打着吊瓶,墙上的时钟马上显示12点,而图片上的灯光表示这是深夜。
而图片里的孩子正在伏案学习,并没有深夜的到来而停止。此时群里不再有人附和说让对孩子多上心了,老师也表示是自己对于事情没有调查就做出来结论。
珑珑的问题的确很是常见,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自己的孩子既学习好又没有失去快乐呢,以下几点建议需要谨记:
1、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有没有必要为孩子进行辅导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话题,很多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去辅导班一方面可能因为工作的忙绿,不能抽出过多的时间为自己的孩子进行知识的梳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狠不下心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导。
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主动学习呢,因为他们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差事,而不是自己的乐趣,这样他就不会投入学习,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
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家长一定不能理所当然,他们现在的年纪根本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与其强逼,不如另辟奇径,让他们知道学习可以得到哪些乐趣,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钻研才能更快更好。
了解孩子失利的原因有些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偏科的现象,当然每个孩子的天赋不一样,所以肯定会出现,某些学科游刃有余,某些学科难以应付的情况。
对于这类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及时的从孩子的思维进行分析,有些孩子在数学计算上,只是一味的套公式,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公式的来源是什么,于是导致成绩偏差。
针对这类的情况,家长就可以揉碎了,讲给他们,他们懂得了原理,自然也就知道如何进行问题的解答了,再遇上这类的考题自然也就不会担心了,成绩也就提高了。
有些家长急于求成,每次出成绩就会暴躁不已,孩子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他们在考差的时候也会难过。
遇到失利家长应该分析原因,看是因为粗心还是没有学会,细细的为他们进行总结,时间久了,他们每次考试完毕就会自动的分析失利的原因。
而一味的打骂只是引起他们对于学习的反感,而且他们会把自己被打骂的原因归结于学习,自然产生叛逆的心理,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一定不能言语过激,需要耐心的分析原因,再进行问题的解决。
不要采用机械重复战略很多的家长发展自己的孩子出现错误之后,就会采用机械重复的过程来惩罚孩子,比如错一个字就抄写50遍,其实对于错误只要5遍10遍就可以了。
过多的机械重复会导致孩子不用大脑,只是进行机械的重复,这样的学习策略对于死记硬背的知识还可。
对于一些需要理论分析的课题是没有太多的作用的,而且也不要进行言语的威胁。比如"你敢写错,我就敢让你抄到天荒地老"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伤害。
树立为自己而学的观念当孩子参观景点说出课本知识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进行鼓励,告诉他,你学习的知识掌握在自己的脑中,所以你才能说出这些知识。
如果你不断的积累,久了就会知道更多的知识,经常性的告诉他为自己而学的好处,并让他知道学习能够获得什么,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树立为自己学习的观念。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因为学习就让孩子失去童年,作为家长的你是如何协调这两者的关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