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人,受鼓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不大容易。而小小孩尤其喜好听好话,不喜好听恶言,因此,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不要总是用严厉的语言。严厉的面孔,让教育如同冰刀霜剑,容易刺伤小孩的心灵。父母不妨巧用心理效应,让教育变的平和亲切,容易接受。
放大效应”:让指责变成欣赏
指责的后果:乐乐看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便过去帮母亲择菜。结果,她把菜叶弄的满地都是。母亲见小孩这样帮倒忙”,气不打一处来,便明褒暗贬地对小孩说:你可真能干,咱们家都快成菜市场了。”因为母亲这句冷嘲热讽的话,打击了小孩尝试”的积极性。乐乐从此不再帮母亲择菜。
欣赏的奇迹:东东的母亲,在发现孩子淘气地将自己刚洗完的衣服又放回水池里以后,只是惊喜地对孩子说:宝贝,你真的长大了,能帮母亲干活了。让母亲教你洗衣服好吗?”结果,孩子兴致勃勃地学会了洗手帕,后来又学会了洗衣服。
其实,父母在指责小孩时,应善于发现小孩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咱们不妨把这种效应称为放大效应”。假如小孩习惯撒谎,咱们不妨在小孩说实话时赞扬他,用赞扬强化诚实,使小孩克服撒谎的缺点;假如小孩学习不够认真,咱们也不必劈头一顿数落,不妨在小孩认真学习时,用赞扬去巩固小孩的认真。只要咱们擦亮善于发现优点的妨在小孩认真学习时,用赞扬去巩固小孩的认真。只要咱们擦亮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小孩就会因为咱们的发现而很快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爱抚效应”:激发小孩的情感
爱抚的疗效:小女孩晶晶6岁了,有一次生病去医院打针。第一次打针时,是母亲带她去的。在准备打针时,晶晶哭了,因为她怕痛。母亲说:不要怕,你只要趴在母亲的怀里,紧紧地抱着母亲就不痛了。”母亲边说边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头部和背部。果然,晶晶觉得那一针比想象中的痛减轻了许多。打完针后,她问母亲:是不是那痛转到您身上了?”母亲笑着点了点头。
冷漠的伤痛:晶晶第二天去打针,是父亲带她去的。进了注射室,晶晶说:父亲,咱想让您抱着咱。”父亲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就你麻烦,这么大的人了,打个针还用大人抱?去!自己趴到椅子上去!”结果,还没打针,晶晶就痛”得流出了眼泪。最后,当针尖打进晶晶身体时,她顿时痛得哇哇大哭。同样是打针,晶晶趴在母亲的怀里,享受着温情的语言和爱抚,就觉得不怎么痛;而独自趴到椅子上接受打针,晶晶就痛得受不了。
其实,爱抚产生的感觉,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从而缓解紧张,改善情绪,增加自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小孩,因此,不要吝啬自己的爱抚。
父母不妨多多微笑着摸摸小孩的头,抚抚小孩的肩,掸掸小孩身上的土 (有时未必真有泥土),正正小孩的衣领(有时衣领未必歪斜),整整小孩的衣襟(有时衣服未必有熠皱)……尤其在小孩遇到困难和挫败时,紧紧拉着他的手,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咱们都是最重要的!咱们永远爱你,支持你!”这些细微的举止,会在小孩的脑海里泛起爱的波涛,既能减轻小孩的心理压力,又使小孩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