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童以前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干,结果周末的时候心血来潮,是要帮妈妈拖地,当时妈妈激动的不行,觉得孩子终于懂事了。可没想到拖完地之后,孩子却说妈妈:我都干这么多家务了,都这么累了,是不是应该给我点奖励呀?不用多给我5块钱就行!”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觉得通过奖励的方式可以激励他们变得更好,可是时间长了却发现奖励根本就起不到效果,甚至后期孩子的主动性要比之前还要差,所以奖励不能随便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还会起到反作用。
为什么奖励孩子也会有问题。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德西就做过实验,这个心理学家找了一批学生,让他们玩了一个拼图游戏,不过是用比较立体的积木。同时在实验的地方还放了其他的东西。而整个实验总共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只要是参与了这个实验,无论是有没有完成都会拿到相应的奖励。第二阶段是把学生分成两个部分,另外一个小组告诉他们所有的人如果认真完成了这项工作之后就会得到奖励,而另一组没有。第三阶段就是让他们自由的去休息。结果也是让人非常出乎意料,本源应该是第二阶段的孩子拼得更努力一些,但是他们完成任务之后,更多的会去选择看一些杂志或是做其他的事情,而他们对积木的兴趣就不是那么大了,反观第三阶段的孩子,他们会努力的钻研,而且在休息的情况下也会去拼拼图。
通过这个实验也从侧面表明,奖励有的时候的确可以起到一些帮助,但并不是最关键的。有的时候奖励只会让他们带有目的性的做某些事情,丧失了原本想要做这个东西的兴趣,千万不要通过强迫的方式去让孩子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哪怕是有奖励也不要这么做,要不然他们时间长了,就会丧失做这件事情的乐趣。
这位心理学家还觉得人都是积极的,甚至先天的天分很好,有发展和成长的潜力,作为孩子在内驱动力的培养才是重要的,与之相关的惩罚和奖励只是外部的驱动力之一。
通过实践得出的一个非常出名理论叫做德西效应”。也就是说奖励如果使用不当,长时间就会让孩子缺少主动性。原本他们的内驱力需要不断增强,可是奖励之后就会让他们丧失原本的成长能力,进而发展的不是特别的好。
物质奖励会让他们原本读书的兴趣减弱,更不愿意读书了。不过很多人觉得物质奖励不行,可以在精神方面鼓励一下孩子啊。
实际上精神奖励有的时候也会限制他们的成长和发挥,无论是哪一种奖励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外界的因素,让他们更好的成长,激发潜在的天分和能力,就需要从内部入手。在不应该有奖励的情况下却鼓励还,只会起到副作用。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度,原本所拥有的天赋也会得到抑制。过度依赖奖励,会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创造力比最开始下降一个档次,慢慢的就连品行也会受到影响。
的确,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但是必须要懂得运用时机。父母要看准时机,适当奖励奖励在短时间之内,其实对孩子还是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的,甚至在学习方面还可以激发一下他们的动力。
有不少孩子在学校上学的时候特别不喜欢读书,觉得没什么用,甚至还缺乏动力。这时家长如果想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用适当的奖励来刺激这些孩子。比如:孩子不愿意学习,可以适当的告诉他们,如果达成了某些目标,家长就会带你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得到了奖励之后,他们就会尝试着去学习,慢慢的接受一些新的事物。
而家长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减少奖励孩子的频率,适当的鼓励可以,但也不能太多,否则渐渐的,就会让他们的心里觉得自己最强。
父母的奖励要充满惊喜,或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众多试验表明,如果能够把奖励变成一种惊喜送给孩子,或许他们会更加喜欢。
丹尼尔曾经在自己的书里提到过奖励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预测性的,大概就是如果....,那么”一种是惊喜式,大概就是既然....那么....”根据句式就可以判断,一种是提前告诉他们做某些事情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而后者是已经做了某些事,家长根据情况去奖励孩子,后者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孩子在努力之前并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但是他们如果认真努力的去达成一些目标,反倒是会收获自己没想到的效果。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是这样,只有努力过,不断成长才有可能遇到更好的事情。
学习或者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就是为了以后能够有一个更大的收获,从小通过奖励的方式让他们明白这样的道理也是好事。
而且惊喜式的奖励,父母不用提前做出承诺,就算是一不小心没有实现,还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也不算是失信于宝贝。如果提前就跟他们说好,奖励是什么,他们就不会有很好的积极性,爸妈要是没做到更是失去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渐渐的无论是说什么话可能孩子都不听了。
这三点对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甚至会促进他们更好的完成更多的事情,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如果缺失,家长也不要着急,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帮他们找回内驱力。
1,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胜利了。
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成就感,他们就会觉得很开心,感觉生活是由自己掌控的。渐渐的就会去奖励自己,如果他们达成某些目的达到了成就的话,精神世界就会得到满足。
而家长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告诉孩子,或者是鼓励孩子他们的进步。学着把孩子做完的某些值得奖励的事情列个小小的清单贴出来,就像是表彰墙一样。
2,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
有的时候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潜力,让他们长大之后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但是有很多的孩子在学习时都是被迫的。
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学习到底是用来干嘛的,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想要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内驱力,家长一定要去激发孩子的兴趣,从他们的爱好特点入手,或许可以让他们学到更多知识。
3,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如果自主性高,就会促进思维的锻炼,努力去提高成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孩子也会更加的强大的心理会逐渐完善。
拥有自主权的孩子就会在家人注意不到的时候,去想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到底怎么去做?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要跟着谁一块儿做,有很好的自律性,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方法,慢慢的就算是上多个补习班,他们也毫无压力。
总的来说奖励并不一定对孩子是不好的,在不同的阶段奖励所代表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更好的利用奖励适当的时间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才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奖励是好事,但更多的是锻炼孩子的内驱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