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美国的家长与中国的家长一样,都陷入了鸡娃”的漩涡。
哪怕是生活富裕的家长们,也为了心仪的幼儿园或小学的入学机会而焦虑。这都是出于对孩子未来将面临激烈竞争的考虑,未知的恐惧让他们只能试图提前孩子的起跑线。
从孩子会说话开始就做早教,在各种补习班之间连轴转。
在他们看来,孩子的技能认知是线性的。所有的证书、以及提前学到的知识,都是在这个跑道上加速的筹码。
比如大多数家长脑子里存在这样一种概念:孩子小时候做过的数学题越多,上小学时取得的数学分数就会更高。
但说到底,就连家长自己对这种认知假设都存在怀疑,孩子们未来的竞争,真的以智商为关键吗?像直升机一样日日监控着孩子的学习,又是否理性呢?
显而易见,这些年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等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对此提出了质疑。
孩子的本质不是一块木头,任由木匠家长”雕琢,而应该是一颗种子,具备长成任何一种植物的潜力。
因而,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质要重于各种技能,这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以前大部分人对成功的认知,都是智商高的孩子更容易在竞争中突出重围,鉴于社会的复杂程度,又添上了情商这一笔。
于是出现了这种说法:孩子的成功是20%的智商加上80%的情商。
但其是否正确可借鉴,还有待商榷。
01智商高的孩子才能出人头地?培养这项品质才更重要正向心理学,针对孩子未来是否能成功提出了7项指标:分别为坚毅、激情、自制力、乐观态度、感恩精神,社交智力和好奇心。
而我们常说的情商,实质上只是社交智力其中的一部分,智商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可知其并非是竞争关键。
而其中所说到的坚毅,才是认知升级中家长最应该培养孩子的品质。
■美国这项研究告诉你:孩子的首要品质是坚毅
坚毅(Grit)一词,在古英语中的意思是沙砾,即沙堆中坚硬耐磨的颗粒。
将这个概念带入家长们视野中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她从2005年开始便进行研究,而其结论则彻底颠覆了美国教育界。
她以西点军校的野兽营作为研究案例,众所周知,从这所学校毕业的难度丝毫不亚于进入美国名校。
为了研究和预判哪些孩子能在野兽营中获得成功,她设计了一张坚毅指数表,结果发现,指数高的孩子基本都成功了,准确度十分惊人。
之后,她又对成功以及被淘汰的学生在整体候选分数方面进行调查,包括高中学习名次、领导能力和体能等多方面,发现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是说,能在野兽营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毅的品格。
当然,除了西点军校之外,她还研究过其他的案例,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详谈何为坚毅以及其内容
坚毅=刻意练习+心流体验。
大家都知道,心流体验是指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件事,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并能从中获得乐趣。
而刻意练习,是认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研究出的10000个小时法则”。即高手们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练习,努力去改善某个具体的弱点。(并非重复性)
在这种条件下,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并感觉到愉悦,能长期坚持下来,即为真正的坚毅。
比如孩子的目标是培养强大的阅读写作能力,并对此保有持续性的激情以及耐力,能不忘初衷地专注投入进去,坚持不懈,就可称之为坚毅。
换言之,这不是单一的品质,而是自我激励、自我约束以及自我调整的集合。
02坚毅到底有多重要?越研究越会发现,基因、天赋以及家庭背景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也会认识到其局限性,因而更加珍惜能通过后天改写的那部分。
毕竟,人生中自认为最重要的两件事——幸福和成功,很大程度上都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知识的根是苦涩的,但果实却很甜美,苦根孕育甜果,学习如果没有痛苦也就没有收获。
坚毅是认知系统的底层,也是智商的基座,人人都可以也必须拥有。
天赋的作用是,当你投入努力时能使认知得到速度上很大的提升,而成就是指一个人努力运用获得的技能而产生的最终结果。
也就是说,天赋并非没有作用,但努力的因素在一个人成功的过程中应该被计算两次。即天赋X努力=技能;技能X努力=成就。
而这里的努力,其实就是前面提出的坚毅”的概念。
注重高效率和性价比的填鸭式教育,本质上只是短视与懒惰的劣根。而真正取得成功的那些人,都是类似阿甘、许三多这样不抛弃不放弃,在人生马拉松旅途中脚踏实地、远渡重洋的人。
在任正非的一次采访中,他表示华为走的就是匠人精神”的路,埋头苦干、专注执着。
针对这个课题,研究者也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长们可以作为参考。
1)把挑战摆在孩子面前
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都是具有突破性的。 如果孩子一直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机会战胜真实的困难,就会被困在边界和障碍之内,永远不具备成功的自信。
在教育过程中,至少要让孩子有机会追求一个很难的目标,且最好是具备严格纪律、需要长期投入,比如小提琴、芭蕾舞等。
做得如何不重要,如何坚毅地完成才是真正需要考虑的。
面对挑战孩子难免会焦虑,但一旦他克服了,就会对此产生兴趣,出现心流体验,从而自发地坚持下去。
2)不在困难面前退缩
很多家长认为,当孩子进行某项学习时屡屡遇难,就说明这不是他擅长的领域。
并且,还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即孩子的天赋与才能都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一遇到困难,就以孩子不擅长为由轻易放弃。
实际上,哪怕是天才,也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磨练自己的天赋。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千万不要让孩子在感觉糟糕的时刻就放弃,这意味着他很可能会错过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也许下一秒他就将迎接掌声。
学习本就是件备受煎熬的事,需要孩子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和不适感,这是获得知识必须要付出的。
3)家长适时的推动
直升机式父母不可取,但对孩子适时推动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孩子的本性都是趋易避难,遇到困难时容易下意识放弃,家长要让孩子相信,他可以做得更好。
教会孩子坚持没有错,尽管你可能会得到抱怨,但只要家长拥有足够坚定的信心,孩子的抱怨也会日渐转变为成功的喜悦,以及逐步建立起来的自信心。
4)拥抱沮丧和困难
几乎没有成功会发生在第一次尝试,都必须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跨越众多艰难险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觉得沮丧或无聊,但这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失败不代表他们没能力或是很笨,只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成功的曙光。
与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不如让他自己试着想办法解决。
当然,如果孩子实在太过迷茫,也可以用启发式的谈话引导他自己思考,而不要直接明了地把解决方式说出来。
总而言之,坚毅这项品质非一日可养成,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付出努力才行。
就像龟兔赛跑,如果没有拥有天赋也不要着急,坚毅的品格必将使你成为人生路上的领跑者。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