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永远有争议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人无完人,想做一个一百分的父母,不仅家长累,孩子也会感到压抑。市面上流行的育儿方式要么是以孩子为中心,放任成长,要么是以父母为中心,专制管理,这两种育儿方式都有弊端,都不利于孩子成长为健康、高情商、自律的个体。
孩子懵懂地来到这个世上,像一颗植物落地生根发芽,遵循自己生长规律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各种养分,这些养分大多来自父母,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提供这些养分呢?《正念养育:积极的管教,自律的孩子》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育儿方法:以关系为中心”。
本书由肖娜·夏皮罗、克里斯·怀特合著。正念是一种意识训练,它最早由乔.卡巴金提出,是美国医疗体系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减压疗程程。
本书的作者肖娜·夏皮罗 ,是一位心理学博士,国际知名的思维训练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母亲,著作颇丰,曾被邀请为泰国国王做讲座。
克里斯·怀特 ,是美国颇具威望的育儿专家和生活教练,基础育儿组织”(Essential Parenting)的创立者和董事。
《正念养育:积极的管教,自律的孩子》主要从正念管教法的五个元素出发,通过意识训练,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家长的自我意识、自我调控及自我约束能力会协调发展,并与孩子身上的品质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和学习。
1. 无条件的爱
2. 自主的空间
3. 以身作则的导师
4. 健康的边界
5. 偶然的错误
一.无条件的爱人的成长分为生存和发展两个状态,如果孩子的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父母总是以各种条件或者威胁来要求孩子听话,他就会把更多的能力用于生存。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里说道:皮鞭不只会降低孩子的尊严,也会毁损孩子的心灵,会在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畏缩、怯懦、仇视人类和虚伪。
如果孩子的需求总是能得到及时满足,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不管他怎样,父母都无条件的爱他,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能够更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错误,全面接纳自我,不论善恶美丑,孩子会把更多的能量用于自我发展。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指出,依恋”是婴儿的生理需要,是人类的本能行为,婴儿最初都觉得:整个世界与自己浑然一体,且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而运行。所以父母应该毫无保留地去爱孩子,做他们永远的后盾。这样在他们今后的人生成长中,不管他遇到什么事,他们都是有信心去解决的,而不是一味的自责,羞愧、害怕。
知乎有一个问题:跟父母无法沟通,你有多绝望?
最高赞的答主说,当父母的话语让她难受时,她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父母会直接反驳:你想多了吧,至于吗?
她说当时的感受就是很绝望,不被理解,还被否定。
很多中国的父母都这样,他们觉得不过是一个小孩子,他们的想法、需求有什么重要的呢,妈妈,你看我像不像一只大恐龙?”像,快一边玩去吧。”
爸爸,我今天自己吃饭的。”那你得赶紧学会自己穿衣,才是好孩子。”
这样的对话屡见不鲜,让孩子觉得,我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作出怎样的成绩,才能得到爱。在长大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容易形成讨好型的人格。
本书中提出了八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开启无条件的爱的方法:
当孩子犯错时,爱摆到最前面、最重要的地方。创造尊重和合作的氛围满足他们建立紧密联系的需求保持本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而你并不会因此而抛弃他。
与孩子共同庆祝而不是通过一些夸奖来提高孩子的自尊。从心开始
冲突时,利用你与孩子的关系处理问题,而不是威逼孩子服从命令。
说不”的同时说好”说不”时,与孩子保持联结,通过眼神、语气、身体语言告诉他们你和我都没问题”,可以减少孩子的羞耻心和挫败感,长远可以提高他们的情绪智力,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看到行为背后的东西察觉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关注他的坏行为”,增加他的挫败感。
二、自主的空间是指让孩子自己选择,探索喜欢的领域。增强负责意识,又反过来滋养同情心和健康的自律能力。他们通过挑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增强自主能力,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自己做决定的责任,以及后果。
武志红 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设想:
一个1岁多的幼儿,离他十几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玩具,要得到这个玩具,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大人给他拿;另一种方式是,他自己去拿。
前一种方式会让他形成的感觉是噢,大人太厉害了”,后一种方式则让他感知到我太厉害了”。
后一种方式会增强这个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用大白话说就是:我能行!”
他提出:孩子越小,越是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他们能够在那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上,获得成就感即自我效能感”,真到了以后遇到那些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挑战时,他们可以借自我效能感的支撑,而去化解各种挫败,最终在这些大的事情上,也能实现自己的意愿。
在父母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多鼓励孩子去探索,失败了,也不要去责备他,而是和孩子一起去寻找失败的原因,这样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三、以身作则的导师
父母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而不是以成人的智慧去干涉他,与孩子共同成长,做好示范作用。
中国的父母喜欢用牺牲”那一套去教育孩子,经常就我为你怎样怎样,放弃了工作,放弃了娱乐,放弃了一切,来教育你,结果你还怎样怎样”,给孩子以非常大的压力和焦虑。其实这种牺牲只是一种自我感动,你为什么要把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呢?作为父母,正值壮年,为什么不能自己去努力,去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呢?
马卡连柯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亲所能给於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有一个叫梅耶·马斯克的女人,她有三个孩子,31岁离婚,最苦的时候,要靠打5份工维持生活。
现在她的三个孩子,女儿是好莱坞演员;大儿子是大型超市创始人;小儿子是PayPal创始人,特斯拉创始人,身家百亿。
有人问她是怎么教育孩子?
她的回答是:让孩子在父母努力工作的环境下长大,让他们知道越努力越幸运。”
梅耶·马斯克15岁荣获南非模特冠军,22岁结婚,在孕期完成硕士的学习。离婚后,即便最苦的时候,她仍想法设法支持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
在斯坦福大学读博的埃隆选择退学创业时,她力排众议支持,并拿出自己的积蓄。同时她自己也在经营一家公司,并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
50岁的时候再次踏入模特行业,如今60多岁满头银发的她,是各大时尚杂志的宠儿。
埃隆·马斯克对媒体说,他的成功绝大部分归功于他的母亲,感谢母亲的无条件支持,更是无条件支持母亲追求梦想。
正如董卿说的那样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为父母只是奋斗的开始。
四、健康的边界这个世界限制无处不在,孩子必须学会接受,当他学会优雅的处理界限,将会成长成为一个有韧性、有勇气、有真心的人。家长要学会为孩子设置坚定、清晰、有威慑力的界限,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同时,孩子会掌握控制冲动的能力,在应对事件时反应更加灵活,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每接受一次不能改变的事实,孩子的心理弹性就提高一点,更相信自己。
一位清华教授愤慨: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界限”,两三岁大的孩子,往往是家里的小霸王”,直到受的挫折越多,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权威的慈爱父母是有必要的,能给予他们人生以引导。在一些错误行为上父母必须设置健康的界限,通过分散注意力、提供选择、说明限制理由等方式,可以削弱孩子反抗情绪,教会孩子学会合作。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让他充分感受内心的脆弱,眼泪是成长的一部分,这是成熟、成长的必经之路。最为父母,应该全力支持孩子但不要干涉太多,这样会提高孩子应付事件的能力和自信。
但他下次再遭遇这样的事情时,他就会知道挫折是常有的,他只要处理好就行了,不能处理就接受,他并不会因为没有解决好问题而遭遇到来自父母的责骂,这只是一个事件而已。
很久之前,在深圳发生了一起自杀事件:
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寒假作业没写完,心理压力太多,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
这便是父母在孩子挫折教育”上的不够,孩子把每一次的挫折看的过重,害怕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如果从小父母能够在教育中为孩子设立健康的边界,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同时,保持他们的活力,促进冲动控制和反应灵活性的发展,帮助他们适应逆境。
五.偶然的错误从来没有完美的家长之说,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规则来育儿,对于孩子来说,将会长期处于沮丧和愤恨之中。
作为父母也会偶然犯错,即便这个错误”的判定也是来自主观的判断,从忽略了事发当时情况的复杂性。也许你正在处理一间重要的事情,正处于焦头烂额之中,这时孩子把厨房弄的一团糟,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失控,这很正常。
这样也会让孩子知道,人无完人,父母也是有底线真的会生气,在以后的行为处事中,他们也会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这个世界是并不完美的,在经历失望后,孩子会学会修复自己,变得更坚韧。
作为父母,可以允许偶然的错误,但是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自己的,没有人应该为我们的情绪负责,孩子也不是我们的出气筒。通过正念的练习,关注当下,经过尝试,更有技巧、更小心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鱼爸在《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中写道: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次修行。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不能只是发火惩罚,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平和地帮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够强大了,才能接纳并且引导孩子去承担后果。
我的女儿今年四岁,是正调皮的年纪,有的时候忍不住就出声呵斥了,过后又后悔。如果能在呵斥声出口前,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她做这件事的意图,也许就释然了。孩子他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充满活力的个体,作为父母,应该多花点心思在他身上,每天哪怕只有十分钟,全心全意地陪伴他,让孩子知道对你对他的爱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