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杂话:40名幼儿回答心目中好妈妈形象,答案戳心了(原创首发)

幼儿小班秋游时,班主任老师向小班全体小朋友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心目中好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们希望妈妈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说着,班主任老师拿出笔将40名小朋友的答案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经过归纳整理,总结结果如下:

1名小朋友希望自己的妈妈每天都打扮的漂亮些;

2名小朋友希望妈妈天天都买好吃的;

3名小朋友希望妈妈多夸奖自己;

5名小朋友希望妈妈多抱抱自己;

5名小朋友希望妈妈天天接送自己;

7名小朋友希望妈妈经常带自己出去玩;

17名小朋友希望妈妈不要整天陪着手机,多陪自己玩玩儿。

以上七类答案,除了希望妈妈天天都买好吃的、希望妈妈打扮得漂亮些外,都可以归类为希望妈妈多陪陪自己。这些答案折射出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以下问题。

一、各种信息交织的年代,成年人的精力正在被信息所抢占。

年青的父母白天忙于工作,早晨赖个床、吃个饭、自己与孩子一起进行洗濑、送孩子上学,这一系列过程就耗去了整个清晨时光;晚上回家做饭、收拾家务、洗洗涮涮,又是一通忙活。爸爸们陪孩子的时候大多缺乏耐心,好不容易下了班,还想刷刷手机,看看新闻。妈妈忙完了,时间也该到晚间休息的时候了,同样妈妈们自己也要刷刷手机。这样一来,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是少之双少,即便抽时间陪伴了,陪伴的质量也很难说有多好。一周过去,周末的时间又是家务、外出应酬、一些闲事。与孩子共同相处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宝贝,吃饭了!

宝贝,自己玩儿一会儿!

宝贝,快上床,睡觉了!

…….

貌似已没有时间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开心吗?与小朋友们相处的愉快吗?学了什么知识?……

对于孩子,与爸爸妈妈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似乎已成了奢望。

二、在吃、穿不愁的今天,被荒废的是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孩子们对物质的渴望超出了对亲情的渴望。孩子们希望吃的用的好一些,盼望过节过年,但现在,孩子像盼望过节过年那样盼望着与家长进行心灵的沟通,期望大人多多陪伴一下自己。但被各种信息、各种事务困扰着的大人们,相互之间都在渐渐产生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的感觉,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人变得越来越孤独,变得越来越自私,也难免会将这种困扰带到对孩子的养育之中,人对爱的感受也变得越来越迟钝了。

三、缺乏关爱的心灵,很难做出父母所期望的爱的回馈。

因为家长很忙,忽略了孩子们的精神需要,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单、冷漠、缺乏安全感。当他们长大了,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时,便会延续父母的行为,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会使今后的孩子,越来越不懂爱。不懂自样去爱自己的父母,也不懂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

要努力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做父母的,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家务、忙事务时,请孩子帮助自己,多谈谈心。

妈妈做家务时,可以让孩子帮帮自己的忙,尽管孩子小,可能会做不好,但要多鼓励,熟能成巧,任何事情不都是一点点学会的,永远不学,也就永远不会。做事时,多和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以及今天的心情如何,还可以聊些孩子自身感兴趣的话题。

二、放下手机,最好永远不要让孩子看到你对手机痴迷的样子。

家长永远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对任何一件事情的痴迷都会在孩子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轻则效仿,重则出于蓝胜于蓝。即使有事情非看手机不可,也应避开孩子,到卫生间或门外,处理完再进屋。在孩子面前展现一个可以随时进行沟通、谈论、陪自己玩耍的家长。

三、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一本《爱的教育》的书,已成了小学生必备课外阅读书。教会孩子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同学,要学会热心帮助他人,避免和同学们发生矛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在爱别人的过程中也要学会爱护自己,保护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学会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坚持长期为孩子提供和谐的氛围和舒适的环境,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本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