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老人溺爱孩子的后果 溺爱孩子的坏处

如何处理老人溺爱孩子的问题

现在,老人溺爱孙子孙女很普遍,已成一种社会现象,有时让我们家长老师都特别为难,有时也尴尬。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无妨用以下三种方法尝试一下。 从思路上想它是父母对子女爱的延续 因为父母年青时工作忙、子女又多、生活条件差,对子女的爱可以说有心无力,今如条件好了,子女也大了,妈妈有心再亲亲女儿,她有丈夫了,母亲想多为儿子做点事,他有媳妇了,管多了不太好。所以把埋在心的爱全给了下一代,从这儿想可以理解。但又不能把孩子惯坏,当我们上要面对老人下又面对孩子时,必需巧妙解决才是。 小编推荐: 子女与老人相处“六大秘方” 一定多孝敬老人 有时间常回家看一看,没空打个电话千万不能令五岁儿子、女儿替代自己打,有时明明是自己让孩子打的,但爷爷、奶奶一听是孙子孙女,他会想比你爸妈还强呢,没白疼等,下次见面时爱之更加。你要聪明电话就自己打,问侯完了再让孩子和爷爷奶奶说一说话,这时老人会想儿子真孝顺连孩子都教育那么好。 在老人面前与孩子“争宠” 当每次回家时孩子没进门就开始叫“爷爷奶奶我来了”,进门后我们也要大声叫出来父母才高兴。不要一带而过,等吃饭时奶奶刚要给孙子夹肉,你马上接过来说:妈,这肉也让我吃些吧。这样即和协了氛围,又避免孩子吃多了闹病。时间长了老人关注点能分散一些,假如这时儿媳嘴再甜些,老人心里更美,就不在把精力全寄托在孙子孙女身上了。老人心情好了身体更加健康,子女工作也无后顾之忧,不信您可试试。

老人溺爱孩子的后果

老人太溺爱孩子怎么办

老人溺爱孩子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最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做好他们的工作,让他们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些时候你不让老人管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上工作得慢慢做。

老人溺爱孩子的后果

溺爱孩子的坏处

解答:
“溺”顾名思义是“淹没”的意思,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过分泛滥也是会“淹没”孩子的,很多父母大都知道溺爱会害了孩子,但却把握不了溺爱的度,分不清哪些是溺爱孩子的行为。以下就列举是个常见的溺爱行为及造成的危害。请参考实例,希望能帮助到你哦~

实例: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
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
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甚至有的孩子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或者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护着。各种“保护伞”和“避难所”会让孩子失去是非观念,不仅孩子性格扭曲,甚至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十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4399儿歌故事大全

老人溺爱孩子的后果

老人溺爱孩子该怎么办?

爷爷奶奶爱孙子是天经地义的,但爱要有个度,过分的宠爱就成了溺爱。
目前城市中独生子女占69%以上,他们生活在养尊处优的家庭里,被视为小太阳,被老人(包括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宠爱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相当严重,这就叫‘‘隔代亲。当父母批评孩子时,爷爷奶奶就出来干涉,袒护孩子。
耐心说服老人。
爷爷、奶奶和父母是两代人,除了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外,思想方法、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社会条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等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教育晚辈方面持有不同的意见、态度和方法是正常的;因此。父母既要看到老人溺爱孩子的必然性,可以先肯定老人的慈爱之心,尊重老人的劳动成果,对老人哺育之情表示由衷感激。然后,向老人陈述正确教育孩子的责任以及溺爱孩子的危害性,希望老人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例如,不偏袒孩子的短处,不娇惯孩子,孩子来看望时,不要给孩子零花钱或唠叨***不会照顾你之类的话。如果采用了讲道理的方法解决矛盾,老人一般会通情达理,共同承担教育孩于的重担。
采取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
孩子任性也好,有某些不良行为也好,虽然与老人的溺爱、娇惯有关,但父母应看到自己未尽教子责任的一面,因此,父亲、母亲在向老人说理的同时,可通过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要坚持下去,不妥协。但切忌没有耐心,态度粗暴,更不可打骂孩子。另外,父母如经常带孩子出外远足、野餐、游泳、滑冰等,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便可加深与孩子的感情,使孩子自觉地听从父母的意见。

父亲对孩子过于溺爱会有怎样的后果

父亲爱孩子是天性,是正常的情感,是好事。但凡是都要有个度,有个原则。溺爱属于过多的爱,多到有害的程度。孩子小,基本完全属于感性的小动物,使性子,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缺少理性的思考,缺少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引导,教会他对错是非。俗话说,慈母严父。因此,父亲有更多的责任,教会孩子做人的准则,让他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做父亲的不论什么都顺着孩子,最终只会害了孩子。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另外,父亲溺爱孩子其实也是一种自私和自我约束不够的表现。前面说过,父爱是出于天性。做父亲的这种天性也需要理性来加以控制。这也是做父亲的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的一个方面。

父母溺爱孩子的结果会是什么?

孩子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厌学情绪。礼貌素养没有,不惹人喜爱。没有理想目标,混混沌沌度日,无所追求。孝心爱心感缺失,人变得冷漠无情。
总之不要溺爱孩子,要把孩子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好培养成人。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会造成什么后果

过分的溺爱孩子并不能体现出父母的爱,父母的宽容,而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对孩子造成挫伤,使孩子内心膨胀,会让孩子产生“我犯了错有父母怕什么”这种心里状态,会使孩子性格越来越孤僻,过分的争强好胜,这些都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不单单说的是父亲的毛病,更加体显出来母亲的包庇和宠爱 。但是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眼中骄傲的孩子,他们宠爱的孩子,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渊,最终无法自拔。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会导致什么后果?

太溺爱,坏处很多,宝宝性格任性,一不如意就用哭来要挟家长,以后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和别的孩子好好相处,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一旦受到挫折,可能会有极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