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一些很难向小朋友解释的故事题材,例如牵涉死亡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牵涉残杀的《小红帽》等等,由于故事书的内容是这样描写情节,而图画更画得如此像真,小孩听了或读了之后,好像对死亡感到十分恐惧,但又未能表达内心是如何的不安,有些小孩听了之后更大哭起来。把本来享受的亲子故事时间,弄得反效果,亦激起了孩子的沉重心理负担,父母们都感到内疚和不知如何收拾「残局」。

爸妈们下次从选材入手,在图书馆云云众多的故事中,选择一些家长评定为符合孩子心智和理解程度的故事。通常是角色比较小、情节正面或是较容易由家长在说故事的交互中,可以让孩子明白的因果和情绪。因为角色数量少的故事,可让孩子较专注地在故事脉络中慢慢理解他的内心转化、行为表现和价值观;而故事情节正面,是为孩子创建认识自我、解难、自信、分析力等优质条件来抗衡未来反面题材的故事、故事中坏的处境或现实中面对困难的能力,所以,除非家长确定孩子已储蓄好以上抗逆的故事和心智经验,否则,不应在以上先决条件未成熟下,让孩子接触恐怖或反面题材的故事。
从故事带给小朋友教学的意义开始,一直要紧守启发孩子心智成长和正面人格的原则!任说故事的人把邪恶和坏人演绎得有多出神入化,也勿忘初衷!故事教学是听众和故事人从直接对景象之描述、联想到的消息和背后主旨意义分享而产生的教与学交互过程。这样的观察、描述、意识和交互内容来自听众和故事人个人当时身心理状态和个人累积之经历而产生交互,故事人在教学的角色上非常重要,除了要仔细预备(阅读)故事内容,把重点和背后主旨清楚带出,更要预备在说故事时,在某情节上,引发孩子思考人和事的问题。在描述和气氛营造中提供价值观的交流机会,以及最重要的是观察听众听故事时之反应,而作出深化思考和延续好奇的交互部分。
让故事人的演绎与交互都具人性化和性本善的引发功效。故事和现实世界都有不同心理和处境难关让孩子一一面对,这些都是孩子重要的磨练机会,而且比温室中成长的孩子更幸福更有力量。而我们当孩子的明灯,就是为孩子逐一装备他们以后独自行人生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慢慢按孩子的生活经验及心智程度,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遭遇或不同人性的故事给孩子听。当故事人演绎到坏角色或心理关口/ 人性的决择时,更要绘形绘声地把良心内心说话,演绎出来;并由故事人以旁白身份,提供孩子参考正面的后果、分析自己与人物及处境的关系。孩子在您进行故事教育时提出的任何处境中所作出的决择,必须是自由的,因为让孩子在虚拟中得到尝试/ 踫钉或舒缓,更重要是让孩子知道您的立场,知道您是开放讨论和可以交流的对象!如孩子从以上的交互引发爱的思考、让孩子找到自己在这价值观上的定位,故事人就成功透过故事为孩子光照出杰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