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叛逆”是自我意识的萌发,父母不要过于急躁,要缓和引导

本文由小马聊孩子成长原创首发,禁止转载

当面对婴儿时,我想每个人都会从心底进发出莫名的喜爱,捏捏软嘟嘟的脸蛋、咬咬白胖胖的小手,轻轻刮一下滑溜溜的鼻子,紧接着,那个小可爱还会在你眼前呈现一张灿烂的笑脸。当孩子脱离了这种任人摆布”的年岁之后,便被冠以人不嫌狗嫌”的名声。的确,他不会再心甘情愿地做你会动的小玩具,他会表示拒绝,他会体现不满,他会想把你当成他的玩具。于是,情况颠倒过来,谁都不会觉得孩子可爱。当他由一颗任你摆布的小棋子变成了一个处处都和你对着干的叛逆”孩子时,除了无奈和失望以外,可能更多的就是权威被挑战后的尴尬。

孩子叛逆”是自我意识的萌发,父母不要过于急躁,要缓和引导

大宇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6岁的大宇刚上幼儿园大班,酷爱变形金刚,他的宜言就是:学会72变,然后拯救地球。大字的话看似滑稽,可现实中,大宇其实就是个会变身的孩子。老师眼中的大宇:聪明、活泼、热情、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幼儿园时的场景——老师:大字,你怎么把洋葱都剩下了?”大宇:洋葱辣,我不喜欢。”老师:大宇呀,老师跟你说,洋葱的营养可丰富呢,吃洋葱的孩子长得快,大宇想不想赶紧长成大小伙子呀?”大宇看着老师,认真地点了点头。

老师接着说:而且煮熟的洋葱一点儿都不辣,还是甜的呢,不信你尝尝?”大宇犹犹豫豫地夹起一片洋葱放到了自己嘴里,慢慢嚼了几下:对的老师,是甜的。”老师笑了:大宇真是个乖孩子。大宇以后不要挑食好吗?这样大宇很快就能长成像爸爸那样的大人了!”大宇响亮地回答道:好!”从此以后,在学校大宇再也没有拒绝过吃洋葱。

老师

父母眼中的大宇:好动、倔强、不听话、叛逆、脑袋瓜都用在和父母作对上。在家时的场景——大宇:妈妈,今天我来刷碗!”啊?”妈妈被儿子的表现吓到了。你怎么想起来帮妈妈刷碗了?”大宇:老师说,好孩子都要帮家长干活。”妈妈:大宇真是长大了,可你太小了,不能刷碗。”妈妈脑中想的,却是万一摔碎了怎么办?刺破手指怎么办?大宇:我长大了,我会刷碗呢!”妈妈:我来吧,你洗不干净,再说了,你也够不到洗碗池.……”大宇悻悻地走了,满脸不高兴。

父母

整个晚上,都不和妈妈说话。十点多了,还坐在沙发上不肯回房间睡觉。妈妈说了又说,大宇始终就是一句话:我凭什么听你的话!”妈妈气急,朝着大宇屁股狠狠拍了一巴掌。大宇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着。他们在别人面前,总以奉公守法”的乖宝宝形态出现,可一回到家里,回到父母身边,就像换了个人儿似的,让他向东,他偏向西;让他打狗,他非撑鸡,仿佛每天不断地否定家长就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家长们就发愁了:我允许你叛逆,可这么小就开始叛逆,要叛逆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老师

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破茧成蝶,没有那一次的冲破,毛毛虫就不能变成美丽的花蝴蝶。然而,父母对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却不能有大自然对待蝴蝶破茧那样的宽容。父母只看到孩子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却看不到孩子被束缚和权威的压制,以及对其进行的反抗。

父母

曾经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牌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可见,虽然父母总觉得自己已经做到最好,可孩子也并不是为双方关系增添不和谐因素的罪魁祸首。父母确实需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叛逆,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吗?孩子真的就那么愿意与父母作对吗?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被各种各样的束缚包裹着,有些束缚是他们成长中需要的,而有些束缚,却是大人强加的。当孩子的自我意识从懵懂中蜕变出来后,发现父母的呵护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这种令人窒息的呵护在他们眼中便失去了往日的神圣,他们也就开始了种种的反抗。在这个时候,理解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允许孩子叛逆”,允许孩子在叛逆”中发展自我意识、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要只图自己一时的省心省事便将孩子的活力压制,这不是聪明的父母该做的事情。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今天就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转发,点赞,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