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大部分家长会犯的错,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等于亲手把他推进深渊

大部分家长会犯的错,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等于亲手把他推进深渊

家长:老师,这周日我儿子生日,想请个假。

老师:下午3点就下课了呀,这周我们少留背默,下课就让他回去,你们再带他去玩可以吗?

家长:我和他商量一下。

老师:如果单纯因为生日的问题请假是不建议的,因为一方面睿睿不愿意去努力,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另一方面又想妈妈满足他的要求。其实家长可以抓住这个点和他去谈。他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应该在学习上有进步,或者付出努力,而不是不努力的同时又不断有所要求。

家长:老师你说得对!

第二天..........

家长:老师,他昨天学校体测,今天起床全身痛,所以有情绪,明天还是想请假,说没时间休息。

(昨天体测,今天累,明天不能来?)

老师:非常希望家长再和他谈谈,其他不是没有要求,很多东西他想做想得到,但是他觉得这些妈妈都应该无条件满足他。

家长:我也明白,但是,唉……

(一)

这是最近几天和一、围家长的聊天,实在是非常有代表性,故分享出来。

这是一位广东省实验中学初二的学生,非常偏科,英语日常40分,其他科目属于过得去的范畴。

40分,意思是不能看懂一篇英语阅读文章,连文章都无法看懂,谈何做题。

英语作为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与理科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学生,尤其是小学和初中生,凭着聪明,以及一些学习技巧,确实可以维持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英语不行。单凭每周一节课,即便老师会飞,如果日常没有任何积累和巩固,断然不可能学得好。

毕竟我们每周只能见他一天,因此,我们需要家长协助。

(二)

为了他的英语,家长和我们都绞尽脑汁。

玩上过去晚修吧,有老师指导作业,每天再花个二三十分钟把英语补回来。”——不去”。

不完成指定的任务,不能玩手机!”——那我不玩了。”。

只要哪一次大考有60分,爸爸妈妈就带你去你想去很久的日本。”——那我不去了。”

我们数次希望家长可以更严格,做某些强制性的措施,不能够过渡纵容。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对话。

(三)

我们周边,其实满满都是这样的困境。

罗马城

正如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学生也不是一日就变成这个情况,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所有这些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阶段的孩子,其实他们的父母当背最大的锅!

小屁孩时期,在街上看到一个玩具,想要,父母不买,于是我哭,滚地,不愿走。

作为父母,买还是不买?

买是简单的选择,买了就不哭了,买了就能回家了,因为孩子多了个玩具,还能换来一段时间的安宁。

不买的话,孩子继续大哭大闹,街上的人都在看我,仿佛在虐儿一般。

还是花钱消灾”来的的好,买!

于是即便是三岁小孩,也能够轻易地理解为:哭闹=能够获得想要的玩具。

买了的话,恭喜你,成功提升了孩子的满足阈值。

即往后的每一次要消灾”,可能都要付出比上一次更高的代价。

阈值提高的一定程度,为了要满足要求,有的学生会使出大招:离家出走。

是在不行,还有绝招,以死相逼。

作为父母,当孩子站在阳台,你还要不要满足他无理的要求呢?这时候,你敢赌吗?

(四)

一旦到了这个阶段,作为父母,你没得选。

但是,绝不会有任何一个孩子一开始就会用大招或者绝招。都是父母或为图方便(实际是自私),或过分溺爱造成的恶果。

所以,在谈及这方面的问题上。我经常性,不厌其烦地告诉各位家长,谨慎让步!

另外一句话是: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从小要让孩子知道,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有买玩具的权利,就有听父母话的义务。

有限定时间内玩游戏,用手机的权利,就要履行学习时间努力学习的义务。

想买心仪的球鞋,想去某地旅游,就要达成约定的期末考目标。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

孩子越快懂得这个道理,就越快长大,作为父母,就越舒服。

英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父母都是比学校老师更重要的老师。

学校的老师可能只需要教授科目内容,而父母更需要斗智斗勇,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