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喜欢逃避困难,其实是消极暗示在作怪,父母要做好引路人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表姐家的孩子今年四岁了,平时活泼开朗。但是表姐最近和我说侄子在家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也不调皮了,还经常说自己肚子疼。表姐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也没事,这就更让他担心了。

在表姐的细心观察下,她才得知侄子原来是因为不想去幼儿园才有这样的表现。其实侄子自己在房间的时候依旧会玩玩具,只是父母过来才会装作很安静、很难受的样子。

后来表姐询问了侄子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侄子说:我不想上足球课,因为我总是踢不到球。”这下表姐可松了一口气,原来孩子只是想要逃避上足球课而已。

孩子喜欢逃避困难,其实是消极暗示在作怪,父母要做好引路人

孩子总会用一些小聪明去避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侄子因为不想上足球课就装作肚子疼的样子想要逃避。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这种行为的时候,一般都会严厉地进行批评。可家长不知道这只是孩子面对困难的一种退避反应”,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表现。

01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退避反应”?

退避反应是指当孩子面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会产生退缩逃避这种类似的行为。

孩子成长中这种退避反应是很常见的,如撒谎、退缩、逃避等习惯,父母一定要理智的应对。

孩子遇到困难时候,自己无力解决,所以想逃避。在孩子学习中总会遇到非常困难的题目,有些孩子遇到难题不想积极地去解决,只想用浑水摸鱼这样敷衍的办法把困难蒙混过关。学习中这种态度非常不利于孩子进步,也会导致学习时间越长,孩子的学习漏洞越多。

遇到不想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想逃避。比如我的侄子因为不喜欢上足球课,所以会装肚子疼避免去幼儿园。很多孩子在面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会用不同的办法去避免做这件事,装病就是一种常见的办法,父母一定好认真识别孩子是真的生病还是在装病。

我们人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如果每次都选择退避,自然不能学会成长。孩子产生的退避反应不利于他进步,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避免孩子产生这样的行为。就算孩子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行为,也应该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影响孩子克服困难,有勇气去面对不想做的事情。

表姐

02心理暗示如何影响孩子?

用心理暗示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心理暗示的两个种类: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指用积极向上的语言、行动,指导着被暗示对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斯宾塞说过,智慧的教育者会把一种积极的暗示,不断地、自然地传递给孩子。这种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的心灵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很显然我们需要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心理学中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 意思就是父母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期望,在这种信念的影响下,孩子就会变成家长期待的样子。著名的罗森达尔效应”也是利用了心理暗示,使原本平平无奇的18个孩子,因为一个科学测定变成了进步非常大的学生。

心理暗示

邻居李叔叔经常夸自己的儿子长得帅、聪明、习惯好还孝顺,在他的眼里自己的儿子就是最完美的。成长中别家的家长都是贬低自己的孩子,只有李叔叔对孩子进行鼓励。后来我巧合下看到了他的儿子,虽说他家的家境不是很好,但是从孩子的气质上就能看出绅士的优雅。

家长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让孩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因为家长的暗示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变成家长口中的完美”孩子。

可见,正确使用积极心理暗示,能够引导孩子发展的方向。但是面对孩子退避性行为父母也应该引起重视学会,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走出困境。

家长

03父母巧用这几招,帮孩子减轻退避性。

侄子的退避性行为引起了表姐的重视,当天表姐就和他一起讨论踢足球这件事情。孩子说:我踢不到球其实是害怕与别人争抢时摔倒,也怕把衣服弄脏回家被批评。”那你想想我们该怎么解决呢?”表姐说,不如给我买个护膝吧?”孩子高兴地说。

休假时,表姐专门带着侄子去商场买了护膝,而且告诉侄子以后因为玩耍弄脏衣服都不会被批评。做完这些以后,侄子就再也没有说过不想去幼儿园了,而且喜欢上了踢足球。

孩子每个退避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易于放弃或者逃避,可以把碰到的问题摆出来,让孩子来面对问题,说说感受。

表姐

问问孩子特别想逃避的原因,同时请孩子想想他能运用自己的什么力量来面对这个问题。同时在他面对挫折的时候,也可以给予他动作或者目光的鼓励,让孩子拥有更多勇气面对这些困难。可以通过孩子以前克服过困难的例子,让他来鼓励或者暗示自己:我可以做到,我能面对它,我可以勇敢成长。”

孩子产生退避反应,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消极的心理暗示在作怪。但父母使用心理暗示干预孩子的时候,也需注意他的个性发展,不要过度地干涉。家长应只做引路人,不做铺路者。

家长

​你家孩子面对困难有过退避反应吗?当他有这种行为,你会怎样积极的引导呢?可以在下方留言和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

教您最有效的育儿方法,让您不再因儿童成长问题而烦恼!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