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我和你的分娩故事:吃饱了才有力气生娃 吃饱喝好才有力气

我和你的分娩故事:吃饱了才有力气生娃

假装静静地等待宝宝到来

待产和分娩的过程中有很多很小的细节,如果说胎心变异良好是决定能否继续试产的硬指标,那么待产过程中一些微小的细节则是决定整个产程舒适与否的软指标。

吃饭是一个民生问题。饿了要吃饭”是身体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而即将要分娩的准妈妈们,在待产过程中及时进食补充体能,应该是一种本能,但现在却普遍成了一个问题,于是乎,待产过程中的准妈妈们痛到没胃口,大半天没进食”这一现象也强有力地拖了产程的后腿。(好吧,每次我也是为了让临产后的准妈妈们能够一直体力充沛而操碎了心。)

每次早上到产房接班,当看到经历了一整晚宫缩阵痛,宫口仍然还没有开全到10指的已经筋疲力尽的准妈妈,特别是当她们抓着我的手苦苦哀求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把孩子生出来”时,我的心此时也揪在一起,无比心疼她们的同时,心里也有一股冲动,特别想跟她们说:算了,还是剖了吧,不要再这么熬下去了。”

吃饱喝好才有力气

然而,正是因为想顺产的愿望,才让她们坚持了这么久,她们忍受了整整一晚的宫缩阵痛,作为帮助者,我怎么可以怂恿她们退缩,让她们前功尽弃、让顺产这个美好的愿望破灭呢?而且我们心里都清楚,顺产后身体的恢复速度远远优于剖宫产。于是,我只能继续鼓励她们(心理上给予支持与鼓励,行动上协助进食及时补充体能并指导有利体位),告诉她们再坚持一下,很快就能见到宝宝了。

准妈妈

经常晚上接班,每每问及白天就在产房待产,晚上还在继续待产的准妈妈们:晚饭吃了吗?”最怕听到的回答是:没胃口,吃不下……午饭没吃,晚饭也没吃”或者吃了,吃了巧克力”。而有着类似回答的准妈妈们(基本都是第一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超长待产!想想都觉得累(痛)啊……

巧克力

说到产程中进食的问题,其实很多准妈妈并不是不愿意进食,而是宫缩痛起来真的没法把食物吃进去,有些准妈妈由于宫缩强烈对胃产生牵拉,刚吃完不久就又全数吐出来了。

那么,要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因体力不支”而导致的产程延长呢?

1、 在开始规律宫缩,宫缩带来的疼痛感还不是很明显时提早进食。

宫缩本身其实并不会让准妈妈们有太明显的疼痛感,假宫缩就是个很好的证明。孕晚期特别是接近预产期时,各位准妈妈也经常会在晚上或者活动后感觉到肚皮一阵发紧,整个肚子变得硬起来,十几秒过后肚皮又慢慢变软,没错,这种时有时无的宫缩就是假宫缩,并不会很疼,有些准妈妈们甚至完全没有疼痛感。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临产的准妈妈们感到不适或疼痛呢?那是因为伴随着每一次宫缩的到来,子宫颈下段会被慢慢拉长,然后宫颈管开始慢慢扩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宫颈管进行性消退,宫口扩张”。同时,宫缩的作用力会把宝宝往下推,当宝宝又圆又大的头慢慢进入骨盆,骨盆被最大程度地撑开,盆底肌及骨盆周围的肌肉、韧带受到牵拉,在这些肌肉、韧带的协同作用下,引起骨盆周围其他肌肉及韧带的牵拉,所以,越到分娩后期,大部分准妈妈们的主观感受不是肚子痛,而是全身都痛,哪哪都不舒服。(那么,怎样才能改善这种不适感,从而把痛觉降至最低呢?有好几种方法,在此就不赘述了,敬请关注我后续的文章。)

宫缩

想必大部分人都有过感冒发烧的经历,人在精神状态欠佳,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特别没胃口,吃什么都如同嚼蜡;当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基本上吃嘛嘛香。

同样的道理,赶在宫缩来得更强烈之前,先填饱肚子,蓄积力量吧。

2、 那么分娩当天吃什么,应该怎么吃呢?

红牛和巧克力似乎是分娩话题中绕不过的一个老梗,每次问及分娩时要准备什么吃食,90%的回答是巧克力和红牛,感觉红牛和巧克力就是为了生孩子而发明的。亲爱的姐妹们,巧克力和红牛,吃对了是助力,吃错了是误事。现在各医院的孕妇学校,社会上的分娩教育机构,网络上,一般都会建议准妈妈们在分娩时备点巧克力和红牛(不然无法解释我现在在产房见到的孕妈妈,几乎巧克力和红牛必备),理由是巧克力能量高,饱腹感强,能补充体能。

但是,巧克力含糖量高的同时脂肪的含量也是相当可观,而巧克力里的大量脂肪对分娩几乎没有帮助,作为在孕期或多或少补了将近10个月的准妈妈们,自身的脂肪量就很可观了,随时可以分解利用,完全不需要从外界补充。好吧,巧克力中的糖分还是有用的,但是只吃巧克力,缺少维生素B族的帮助,巧克力中的糖就不能顺畅地变成体能。

生孩子就像跑马拉松,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产程,能量消耗非常大,需要持续补充能量。因此,这场分娩马拉松需要的是消化吸收最容易、身体代谢负担最小的食物来供能,而淀粉类食物不仅饱腹感强,而且消化吸收快,代谢耗能少,是分娩当天必备食物的不二之选(比如米饭、杂粮粥、馄饨、面条、全麦面包等等)。

巧克力

当然,随着产程进展,宫缩越来越频繁,准妈妈们也可以在宫缩间歇期见缝插针地吃几口,喝几口,少量多餐。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给我留言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