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学会偷东西,家长要自我检讨,改变教育方式让他们意识错误

大部分家长在童年时期都有过偷拿自己爸爸妈妈钱的经历,但是小时候并不懂得这种行为是偷,只是以为这是拿。但是,爸爸妈妈看到了这一行为后就会眼见为实,二话不说把自己狠狠揍了一顿。如今,我们也都为人父母,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偷东西”的时候,是否也会选择用棍棒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一些家长的确是这么做的,家长觉得偷东西”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表现,若不及时教育,孩子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有一些家长虽然不同意这样暴力”的教育方法,但是也不懂该怎么教育偷东西”的孩子。

为何偷”

第一、不良榜样效应

有偷东西”行为的孩子,还需要思考其背后是否有偷窃团队”。很多时候想,孩子会去偷东西是因为受到同龄人的唆使,认为偷东西”是一种自我表现勇敢的证明。

如果不偷,就是担心,孩子会为了证明自己而去偷东西。而部分偷东西”的孩子背后,也有一个喜欢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的家庭。

家长每次带着孩子去水果店买水果,都会趁着老板不注意,偷偷把几个水果藏到自己的口袋里。家长每次去菜市场买菜,都会顺手牵走老板的一把葱花等等。孩子看到家长的这些行为,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有样学样。

第二、无权意识模糊

一些幼龄的小孩子对于食物是没有一个你的”、我的、他的”物权区分的,孩子对于偷东西”和拿东西”也是没有一个清晰概念的。

因此,当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时,就会直接去拿,看到爸爸妈妈的钱会直接去拿来买零食吃,而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多么严重的错误行为。

第三、吸引关注

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是已经完全可以区分拿”与偷”的,知道偷东西是不正确的。但是,他们依旧会去偷,有可能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平时,家长要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更别谈对孩子关心的问候了,受到忽视的孩子就想着通过这样有一些极端的方法来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

如何教育

1、了解情况

当家子发现孩子有偷拿”东西的行为时,不管有多么生气,都要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冷静的脾气。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好好聊一聊,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急急忙忙地就给孩子定义偷”。

若没有弄清楚原因,就急着去打骂孩子,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害怕爸爸妈妈,讨厌爸爸妈妈,导致亲子感情受到破坏。孩子有可能在解释的时候,会担心被爸爸妈妈责怪而选择撒谎。

说自己并没有偷,这个物品是自己的好朋友给的。孩子的这种表现也是属于正常的,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自己并不会责骂或者打骂他,但是必须跟自己说实话。

孩子听了家长的话,一般都会选择老实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果孩子说自己所偷的东西是朋友给自己的,并没有偷。

那么,家长也可以找孩子的朋友了解是否有这个情况。小朋友可能会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这个时候家长也不要咄咄逼人,可以选择聊天或者玩耍等比较轻松的时候来询问这件事情。

2、家长自我检讨

就如同前文提到的一样,如果家长身上也有一些偷偷摸摸的不良好行为习惯,那么孩子也是会学习模仿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也要先好好反思自己,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不良好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还有一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的零花钱”管理相对严格,几乎很少会给零花钱。当孩子看到与自己同龄的小伙伴,有很多零花钱,可以去商店买很多好吃的零食,可以买好玩的玩具时,孩子为了自己的需求就会做出偷”的行为。

所以,家长也要想想自己平时给孩子的零花钱是不是太少了。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想要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而没有赚钱能力的他们,零花钱就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3、让孩子认识错误

偷东西”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的一种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家长若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这一种行为是不对的,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伤害”自己。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错误行为时,家长也必须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比如,孩子在小卖部偷拿了糖果,家长在告诉孩子这一行为是错误的同时也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比如去跟店铺老板道歉,把糖果交还回去等等。

4、拒绝打骂

打孩子或者骂孩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孩子承认错误也并不是真的知道错而是因为害怕再被打被骂而选择妥协。

而一些性格倔强的孩子,也会因为家长的打骂而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越不让偷,自己越是要去偷。因此,家长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去教育孩子。

岁寒聊教育寄语:

家,孩子在这成长也在这学习,家庭教育对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很多时候,孩子会出现偷”的行为,也是因为受到了家长的影响,所以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