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为合 王世华 编辑:何良庆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素材库)
近日,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学龄期孩子的学业问题,是当今社会与所有家长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学习主动性与家庭熏染有关
调动起家庭的学习氛围,则对孩子的学习观念大有帮助。教育不是刻板的说教,教育是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是生命旋律的激昂澎湃和生活气息的扑面而来,促成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经社会工作者调查研究发现,80%大学生曾经产生过厌学情绪,因为毕业后工资收入低而厌学的占47%,认为读书无用的占29%,认为不读书可以打工赚钱的占15%,认为自己不用学习也能赚很多钱的学生更是占据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学生厌学的数据触目惊心,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观念极其重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选一条路,奔一种命。可以说,有什么观念就什么选择,有什么选择就有什么结果,学生的观念主要是来自于家长的教养与家庭文化的熏染。在学龄期间的孩子,其观念形成是循序渐进的。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家庭影响,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发展与未来。
观念决定选择 选择决定结果
和为合王世华院长多次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度的心灵沟通,通过聊天的方式,为家长朋友们排忧献策。他共总结出了八条建议,认为家长的观念”能够决定孩子的结果”:
一、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创造一个融洽、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支持有亲情。
二、在孩子专注于做一件事或玩耍的时候,不要干涉打扰孩子,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并给予及时鼓励与支持。家庭里的事情孩子能够协助或独立做的,也应该以任务型支持鼓励其承担与完成。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家长除了赞赏之外,要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评价标准,但这一过程不可以挑剔指责孩子,必要时示范引导。
四、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这样利于其做事情的时效性,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让孩子做完后关注一下时间,并引导孩子在做事情之前。有时间预判。逐渐培养孩子的规划性素质等。
五、培养孩子的毅力,以利于其将来意志品质的形成。在孩子做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孩子独立克服问题。想尽办法去完成,不可以半途而废,轻言放弃。家长不可以包办代替,最多是启发引导。
六、培养孩子,有始有终的持续能力,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家长都要支持鼓励孩子有始有终。个别情况下家长可以协助支持,但不可替代。
七、击发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孩子的好奇心来自于对新奇的事物对新奇事物的未知探索与发现,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这一素质的养成非常重要。
八、发现孩子天赋,培养孩子的专业能力与兴趣爱好。
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世界,孩子与家长亦是如此,但我们的求美之心是相通的,我们都是有爱的同道中人”,携手追梦,同行未来。愿我们的家长都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