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问答平台上的一个提问。提问者”还补充了如下信息。
自己对孩子太过急切,像极我爸当年的那个样子,也是我最讨厌的样子。如何养成心平气和看待孩子这一路走过去的印记,如何放下那份自私的执着?
今天这篇文章,也是我对上面这个问题的回答。
不失望才怪!
失望是因为差距。
差距是:现实与期望之间的距离。差距越大,失望越大,大到不可调和,问题就来了。
这里面有两个元素:对孩子的期望、孩子的现实表现。

(壹)
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做法,逻辑上是简单的,但也是粗暴的。
做法一:劝父母接受这样平庸的现状
想想简单啊,因为放下对孩子的期望,家里就可以很太平,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很粗暴啊!
一方面,且不说,孩子将来是不是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另外一方面,动动嘴,放下期望,父母就能做到,就能放下期望了?
1)父母凭什么放下欲望?谁不想孩子将来生存能力强?谁不想有个好孩子,脸上也有光些?
2)就像佛教说:放下欲望。这么容易的话,寺庙得扩建再扩建,监狱就可以缩小再缩小!不容易啊!
千百年来,为什么佛教的方案非常非常非常少有人可以做到?
因为佛教的方案太极端。

七情六欲,都有生理学的基础,也就是天生的。说改变就改变了?这么容易,就无需宫刑了。
有个调侃:这个男人连戒烟都能做到,不是一般人,小心点儿!”要改变这些所有的天生的七情六欲,那得是几般人啊!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本质上是父母的欲望,也有生理学基础。
根据基因是自私的学说,自己的基因在孩子身上,当然都希望孩子超越平庸,不同寻常。要求去掐死这样的期望,不是粗暴是什么?
做法二:要求孩子必须做到期望,做不到就失望、甚至放弃
小A的父母对其的期望是考上省重点,虽然不是什么人大附中,但却也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小A苦拼三年,最后没有如愿。
小A的妈妈失望再三,到处宣扬说孩子没有发挥好。显然,是自己内心过不去。对小A呢,非常失望、责怪,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
懂得尊重事实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贰)
批评了两种简单做法之后,就得说我的看法了。
第一:关于父母的期望
泛泛地说超越平庸,没有作用。
1,期望不经过审视是否合理”,会很伤人。
如果我们的期望是:孩子考上类似北京八中这样的学校。
但人家有条硬杠杠:智商至少130。如果孩子的智商没有这么高,而设定这样的期望,每次批评孩子,总拿这个说事儿,或者拿人家作比,那么,这个期望真的是不讲理!
如果我们期望一个一年级孩子自己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每天执行这个计划,也很不讲理。因为这个年龄,通常而言,他们的大脑还不具备计划能力。

2,如果我们的期望与孩子擅长的部分能相结合,是个不错的选择。
期望当然要结合孩子的优势。而优势这个问题需要长期、细节地观察。
比如,我女儿很小的时候,和她一起看绘本《妈妈买绿豆》。
其中有个情节,妈妈在倒出绿豆的时候,有一小个绿豆跑到了角落里。在绘本上也非常不容易看出来。但是她看见了。
我当时第一反应:这家伙会不会观察能力还不错,如果这次发现绿豆不是巧合的话。
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确实不是巧合。
我就和她说:你的观察能力很好。
她便很欣赏这个特点。现在她一年级,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习惯上先观察再动手。例如,写字、画画都是需要观察能力的。她硬笔书法老师、画画老师都和我说过她的这个特点。
孩子现在还小,可能一些特点还未显示出来,需要我们持续观察。
(下图中蓝圈内)

我对她的期望是:我期望她能够在用到精细化观察力”的事情上有所成就,比如绘画、科学或者外交等等。
如果不清楚自己孩子优势,很可能是瞎指挥。
期望必须有:布什家族,旺了4代。小布什做了总统,依然要按照老妈芭芭拉的要求,早餐必须起来全家一起喝咖啡、做得不好,依然要挨老妈的批评。
没有期望,芭芭拉怎么会有要求?
第二,泛泛而谈期望,是很危险的。
有一次我老婆说你看我们女儿,没事情做的时候,总想着看电视、玩,或者睡觉,没想到过别的。”
那你期望她想点什么?”我问回我老婆。
她可以想想练习英文啊。”
我笑了。那时候我女儿孩子上幼儿园。
没错,有些幼儿园孩子可能会想着练英文,不是因为这些孩子上进、好学,那是因为这些孩子觉得英文有乐趣。乐趣恰恰落在英文上,恰好符合了上进、好学的标签。
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期望:期望孩子能自己练英文。
这样我们就需要产生相应的行动:想一些办法,让孩子觉得英文有乐趣。这不仅需要懂一点心理知识,也需要大量的陪读、游戏练习。我的一位同班同学,她的孩子超级喜欢英语。原因是从托班开始,我同学每天陪孩子读英文绘本、演英文绘本,到现在一年级,孩子一共读了2000+本英文绘本。
如果没有这些类似的行动,仅仅期望一个幼儿园孩子自动自觉地去练习英文,更有可能最后可能迎来的是失望。
期望孩子能自觉练习英文” 和 帮助孩子对英文建立兴趣的行动”,似乎有下面这样的先后关系:
先有了期望,在朝期望前进的路上,发现兴趣是个问题”,最后才有这个行动的。
但有种情况就说不通了:仅仅是设定期望,而没有去审视期望要实现,都有什么拦路虎。最后不仅期望很可能落空,而且带来情绪,损坏关系。
- 这是危险的。
身在鸡血中心的海淀黄庄,北京的牛娃们,父母的期望要兑现:除了自己130+的智商外,父母们如果不是虎妈、慧妈,想都不用想;父母没有时间投入,也是白搭;父母没有经济能力支持大量的课外学习,也是没有可能。
正好昨晚去参加我儿子学校组织的出国讲座。这是一所公立学校,他们学校有专门一个国际部门,不仅帮助想出国的孩子规划和准备,而且还与国外的许多学校有合作。学校有非常好的资源。他们学校出去的都是成绩好的孩子,国外合作学校也非常喜欢这个学校输出的学生。
昨天有个数据:这几年,他们学校送到英国的孩子就有上百名,其中41%上了牛津和剑桥两所学校。昨天,他们国际部门的负责人一一盘点了这些孩子的在校努力学习的状况,以激励家长们。(顺便说一下,苏州今年高考的情况似乎引起了大量关注,而事实上,这些孩子都没有参加高考。放眼望去,只关注高考战绩显然不足以全面看待苏州的孩子们。)
--- 可是怎样呢?显然只有成绩不够,还需要每年几十万的投入,如果家庭经济支持不够,部分孩子依然无缘牛津和剑桥。

第三,孩子的欲望
这个部分,我在这篇文章中谈起过,略过。
点击图片阅读《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如果孩子的作业、成绩,还是父母们在后面盯催出来的,那么,你要谨慎了。
(叁)
超越平庸,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它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果,是两代人欲望推动而起的、是两代人执行能力铸就的。
合理的、挑战性的期望,本质上是父母的欲望一个扎实的,而不是空谈期望的支持体系,主要由父母构建并兑现孩子的欲望,即内部驱动力谁来构建和执行这个体系?答案是:大人孩子一起。
谢谢阅读!
袁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