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中耳炎症状 中耳炎问题

中耳炎症状

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就是耳朵内有闷胀或堵塞的感觉,听力减退、耳鸣。听力减退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对声音的反应会有些迟钝;如果是急性中耳炎,通常第一表现为隐隐的耳痛,有时有持续性,有时抽搐;另外,低调间歇性耳鸣也是中耳炎的一个明显的症状。 中耳炎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因为中耳炎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的,另外如果不手术的话,一般用中药的效果比较好,每天用中耳炎散吹进耳朵里,坚持大概两个疗程左右就能好的。另外,平时掏耳朵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多注意锻炼身体,减少感冒也是预防中耳炎的一种好方法哦!

中耳炎症状

中耳炎症状:如何治疗

首先要确定的是到底有不有中耳炎?接下来才是治疗的事情: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 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 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2)脓量多时 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中耳炎症状

中耳炎问题

早期的中耳炎症状,如耳鸣、轻微的耳痛、耳闷及堵塞感,常被患者忽视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感冒后要留意一下自己的听力,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一旦迁延成为慢性中耳炎,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增添不少的麻烦。洗头、洗澡时一不小心耳朵进了水,就会出现流脓,甚至散发臭味让人无法靠近,久而久之听力不断损失。

所以中耳炎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时治疗,建议最好还是用中药治疗:采用中医千古名方“徐清宣堂红棉散”外治中耳炎,正是针对中耳炎之病因病理,对症下药。其为纯中药制剂,非激素类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对身体无任何伤害,使用便捷,只需将适量方剂吹于耳内,即可敛疮消肿、燥湿排脓、防腐生肌,并且活血通窍,对于肝经郁热,耳内生疮,流脓痛痒,肿痛不已,旋愈旋发等均有显著疗效。

中耳炎症状

哪些症状是中耳炎导致的?

h中耳炎的症状是听力下降、耳流脓、自听增强。试试聪聪牌的牌滴耳油,我就是用的这个药治疗好的,感觉不错,推荐给你使用。淘宝店铺就有卖的,他们淘宝店铺健康让我们更快乐。 希望能帮到你吧。

中耳炎都会有哪一些症状呢?

对于中耳炎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症状,但是一般存在以下症状
你好,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部分严重患者还可以有流脓的症状,治疗不及时有发生鼓膜穿孔的可能,建议尽早治疗,祝你健康。

什么是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部份或粘膜的发炎病变。中耳腔由咽鼓管与鼻咽相通,上呼吸道疾病,如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或急性传染病,如伤寒、麻疹、白喉、水痘、百日咳等,会因病情蔓延而引发急性中耳炎。外伤性的耳鼓膜破损,擤鼻不当,鼻骨骨折后感染,跳水姿势不正确,鼻腔栓塞物滞留时间过长,鼻咽部新生物,腺样体肥大等症状也会引发中耳炎。 儿童的咽鼓管较短直,管腔也较宽,因此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疾病,全身症状明显,常常掩盖了耳部疾病,因误诊而导致延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会变成慢性中耳炎,引发多种并发症。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是链球菌、葡萄球菌或肺炎双球菌感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 1。初发期:有显著的耳部跳痛,疼痛感放射到颈部;发烧;由于咽鼓管粘膜肿胀而管腔封闭,故有耳闷感觉,但听力没有明显下降。作耳道检查时,可见耳鼓膜正常光泽消失,鼓膜和锤骨柄的周边有贲张的血管,锤骨柄和锤骨短突仍可辨认。 2。化脓期:受到感染后12--24小时,中耳腔开始有脓液形成,此时耳内疼痛剧增,并有发烧畏寒症状;儿童患者会发高烧,出现呕吐、抽搐、腹泻和脑膜刺激等重症,听力明显下降,伴有耳鸣;内耳检查可见耳鼓膜全部呈红色,变厚而且向外膨出,正常辨认标志已无法分辨;乳突部压痛明显,儿童患者乳突部有肿胀,音叉检查呈传导性耳聋症状。 3。穿孔期:由于受到中耳腔内不断增多脓液的压迫和病菌侵害,耳鼓膜会发生局部坏死和穿孔,脓液从穿孔处外溢,中耳腔内压骤减;若脓液引流顺畅,患者会感到耳痛顿时缓解,退烧,听力好转;耳内检查可见穿孔的耳鼓膜,穿孔是大小不同的,较小的穿孔因脓液溢出而可见搏动性反光,溢出的脓液起初黏稠还带有血丝,逐渐变为全脓液。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的结果。急性转为慢性的主要原因有: 1。急性中耳炎及其并发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咽鼓管有病变; 3。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毒害性大,病变复杂严重,等等。 慢性中耳炎在临床上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病变仅在中耳粘膜发生慢性浸润性炎症,不损害骨壁,不出现复杂的并发症,耳鼓膜穿孔只在中鼓室。恶性病变则有肉芽、息肉增生和胆脂瘤,听骨,上鼓室、面神经管、骨迷路、颌骨板等骨质损害,慢性中耳炎恶性发作时,可能蔓延感染至颅内,完全破坏耳鼓膜,一般恶性中耳炎都在上鼓室发病。 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患者应该卧床静养,服用止痛药,用5%的酚甘油滴耳,每日3--4次,每次5--8滴即可。为增强止痛效果,酚甘油内可加入少量地卡因溶液。耳部热敷或冷敷,服用磺胺或注射青霉素。但耳鼓膜未穿孔或排脓不畅时,病情不会好转,这时要做鼓膜切开手术,可用无菌脱脂棉条置入耳内引流脓液,并不断更换棉条,效果很好;或每日用3%的硼酸溶液、4%的硼酸酒精、1/1000的雷瓦诺尔溶液灌洗耳内,每日3--4次,还可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滴耳,用于清除耳内脓液。滴耳药水有10%的黄连溶液,0。1--0。5%的黄连素药水,10--30%的磺胺醋酚钠溶液等,选择其中的一种每日滴耳3--4次,每次5--6滴,滴入后,用手指压压耳道口。流脓停止后听力仍然很差的患者,要定期作耳吹张和耳道空气按摩,用以消除中耳黏连。治疗中耳炎的同时,可用1%的麻黄素药水或10%的弱蛋白银溶液滴鼻腔,每日3--4次,一侧鼻腔每次5--6滴,以使回鼓管畅通并消毒是必要的治疗措施。慢性中耳炎应当积极地给予治疗,常用的方法如下: (1)粘:外耳道及中耳内如果有较多的脓汁存留,滴什么药物都难以有效。因此清除脓液是治疗的关键,可用棉签仔细的擦拭,或用吸引器吸出。 (2)洗:如脓汁粘稠,不容易擦出时,可用3%双氧水清洗,然后再用吸引器吸出或用棉棒擦拭。 (3)点:局部滴入敏感药物。 (4)栓:将棉栓放置在穿孔孔部。 此外还可选口服一些中药或敏感的药物。如果经过上述方法仍然无效,经检查中耳有肉芽或胆脂瘤者,应当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1)、如患感冒、伤风、咳嗽、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要积极治疗。 (2)、平时擤涕时不能用力。 (3)、注意防止水液侵入耳中,患病时禁止游泳、潜水,同时洗澡尤其是沐浴、理发、雨中行走时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外耳道。在婴儿要注意防止其眼泪、鼻涕、口水等流入耳朵里。 (4)、对婴儿要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即授乳时将婴儿取头高位授乳,切忌横位授乳。 (5)、禁止乱掐耳朵。 (6)、注意加强营养。 (7)、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8)、切勿乱用外用药。 (9)、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不宜温度过高。 就诊指南: 1、确定中耳炎的类型。(1)单纯型:最常见,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检查见鼓膜中央部穿孔。(2)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特点是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3)胆脂瘤型,但非真性肿瘤,耳内流脓量少,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有时可出现头痛及听力明显下降。 2、应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检查耳内,区别上述类型。 3、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4、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5、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6、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7、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8.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症状和病因

h不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感冒炎症蔓延、游泳时将水咽入口中、吸烟包括吸二手烟,还有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等等都可导致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发生。得了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之后,一般会有耳朵疼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有的患者会出现耳朵流脓水的情况。知道了中耳炎的症状,发现自己有中耳炎的症状,应当尽早采取措施,你可以用聪聪牌子的滴耳油,淘宝店铺 是健康让我们更快乐,自己可以参考下

耳朵的症状是中耳炎吗?如何治疗?

是耳咽管阻塞,与疲劳、感冒等有关,发展可以引起渗出性中耳炎(不是平时所说的化脓性中耳炎)需行鼓膜穿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