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父母,没有什么经验,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样,会买买买,会囤货。
以下文字,大概总结一下我这两年踩过的坑,浪费过的钱,当然是针对我家孩子而言的,仅供参考。
01 被一些东西的颜值所吸引,不考虑实际作用。当初孕期,同事生了一对双胞胎,她朋友圈发了一张俩孩子坐在高景观推车上面的图片,我觉得这个推车好酷啊,当时真的被外表迷惑了。于是问她要了链接,放在了购物车里。
我还仔细看了评价和介绍,最吸引我的除了颜值以外就是它的减震效果,我觉得减震效果好的推车,对孩子的大脑是起到了保护作用,尤其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
结果有一次我推乔治出去玩,回来我就彻底崩溃了。
乔治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高需求宝宝,安静的天使宝宝,那是不存在的。
那天推他出去,有一段路是一个下坡路,而且很长,下去的时候好好的,等回来的时候,开始上坡,不躺了,要我抱着,于是我一手抱娃,一手推高景观推车上坡,回到家,我胳膊几乎要废掉了。
还有一次我独自带他去朋友家,坐了个出租,收车子成了麻烦,还得把四个轮子卸下来。到了目的地,娃开始闹觉,我没办法组装,孩子又不要朋友抱他,于是朋友把车子和轮子,先扛回他家,等孩子安静下来,再组装。
建议:
对于高景观婴儿车,我个人认为,如果家里有人帮忙带孩子,家庭用车是suv,只是就近活动,不怕重,不怕不方便收车,可以考虑。

乔治出生前,朋友陪我去孕婴店置办东西,恰好她有会员,能优惠,于是在店员的推荐下,我屯了好几身。
结果乔治提前发动,等出生的时候,发现衣服买厚了,于是又重新买。月子里,我的妈妈又给买过几身衣服。但是都买厚了,根本用不上。
建议:
不要因为商家做活动,就觉得便宜,买一些鸡肋,还是浪费了钱。孩子出生,亲朋好友来看望的时候可能会给孩子送一些所谓的见面礼,衣服、日常用品等。为了避免重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制定一个愿望清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后来,家人或者关系好的朋友,要送乔治东西,我们会提前沟通。买衣服不要贪大,我一直给乔治买衣服都是当下能穿就可以了,太大,感觉邋里邋遢的不精神。
之前一直喜欢一个育儿公众号,于是推荐的东西也跟着买一些,但是有好几次,发现买回来的东西其实也就那样,质量有时候很差劲。
有的可能会说他们去实地考察或者溯源什么的。
但是仔细想想,实地考察或者溯源,真的能对商家生产的产品有所保证吗?小概率事件。
大号推荐的背后,不可否认,是有经济利益的存在。
因此建议:
对于任何人的推荐,只是参考,不要过于迷信。那些什么必备之类的,考虑一下自家实际情况再下单。尽量避免晚上网购,容易不理智。就从这次双十一活动来讲,我发现其实商场的活动力度不比网上卖家的低,据一些知情人士爆料,有时候网上旗舰店的东西,跟实体店是两条生产线,我这几年的网购经历,也有这种感觉,因此现在已经不太喜欢网购了,更喜欢去店里面看看实物。
一个邻居由于两口子收入都比较高,在我印象里,他家小孩从出生开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进口的,零食都是朋友出国带回来的。
还有一个朋友,前些年,给孩子喝的奶粉,都是家人亲自出国买。
不否认,如今社会各类安全、质量问题等有一些负面的新闻出现。但是进口的,未必就那么的安全和好用。
就拿乔治的护臀膏来讲,以前有朋友送过他进口的,但是应对红屁股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后来同事建议我就买国产普通的护臀膏,用了一次就好了。
下来是代购。
由于乔治是不到一岁才加的奶粉,当时母乳不够吃,每天加一顿奶粉。刚好同学的孩子跟乔治一样大,就先要了点她家孩子的奶粉试了一下,孩子直接接受了,也没有不良反应,于是跟着买了,当时是找的代购,德国直邮。
代购的过程,有很多麻烦,第一次被海关扣了,又去补税,第二次破损了两桶,那两桶被污染了,直接就不能喝了。于是我直接放弃了,后来都是在附近孕婴店买。
建议:
不管是国产东西还是进口产品,理智看待,要对国货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