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来说育儿 | 小时舍得“扎针”,大时孩子才能“吃糖”

许多父母有个误区,认为要给孩子爱与自由,就顺应天性不去管束,忽略了爱与自由的重要前提是:在规则内。小来想告诉大家的是:爱与管教不冲突。该如何管教孩子,快跟小来一起看下去。

01管教重在教”,轻在管

管教,管的是孩子的行为,教的是做人的道理,道理明白了,行为也就好管了。

如何明理?在孩子还愿意听的时候,反复讲,耐心讲。

李玫瑾教授说:六岁前父母说的话是黄金,十二岁后说的话是垃圾。”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孩子在12岁前,是愿意听父母讲道理,也特别爱听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最轻松有效的明理方式,是把握关键期,把道理融入父母自己的故事中,把正确的观念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

来说育儿 | 小时舍得扎针”,大时孩子才能吃糖”

02管”的规矩越早立越好

严管重在规则严,不在处罚狠。

刘墉说:要对行为立好规矩,犯错如何惩罚也约定好,切忌无原则泄愤。

他举例,在电影《我们天上见》里,孙女犯错时,爷爷会叫她去拿戒尺,而且双手呈上准备挨打。

爷爷体罚孙女用的是家法”,孙女很清楚自己为什么挨打,甚至打几下都知道。

明白做错事要受罚知道怕,对爷爷和规则都存有敬畏之心,管”的目的就达到了。

规矩立得越早越明晰,孩子才会早早思考受罚的边界在哪里,掂量控制行为。父母也能避免因冲动乱惩罚,把孩子打皮,管教失去效果。

03管教孩子的两个重要原则

一是规矩立好后,要严格执行,言必行,行必果。

孩子小时不服管,用哭闹等方式试探父母底线时,必须把住原则,刻意进行说不”教育。

二是遵循小时严,大时宽”的原则。

管教先严后宽,小时规矩严明,长大后慢慢给予自由。尤其12岁后孩子自尊心强,要改变做法,点到即止,亲子关系才会融洽。

刘墉朋友对孩子从小严管,孩子初中时叛逆违反规则,租很多漫画书在上课时看,被父亲发现。

孩子以为会遭到严惩,心下戚戚,正要耿着脖子争拗。结果父亲沉默很久,沉重又缓慢说:规矩和该怎么做你都知道,现在已经长大了,自己处理好吧。”

孩子愧疚不已,自觉把漫画书都还回去,后来一直严于自律,成了著名医生。

叶圣陶说: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得法。

管教亦然,要把握教的时机,拥有管的智慧和放手的勇气,才是得法。

李玫瑾

适度严管,小时舍得扎针”,大时孩子才能吃糖”,才能养育出理性阳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