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其实严格来说,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总想通过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孩子的上进心,想通过这种激将法来让孩子向榜样看齐,于是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名词。
但是小编想告诉各位父母,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自家的孩子,很多时候并不能如家长所愿,甚至会适得其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比如说孩子情绪的失落,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等。
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当心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这句别人家的孩子”会让孩子承受着想象不到的压力,如果长时间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中,那么他们本该快乐的童年,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挣脱。所以说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教育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才会促使他们进步。
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去深入探究一下在别人家的孩子”的背后,所隐藏的教育隐患吧!

一、别人家的孩子”:一个被符号化的认知标签
我们经常会着重培养孩子的闪光点,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更上一层楼,就会拿其他孩子的这方面表现和自己孩子加以对照,而且这些孩子是父母在阅人无数后选取的最佳对照物,他们是符合父母对于好孩子的要求,所以父母会按照这个标准来强行要求孩子。
一般来说,乖巧懂事、成绩优秀、同时还具备各种特长的,愈来愈成为别人家孩子”的标签,因此说别人家孩子”越来越成为一个被符号化的认知标签。
但是从心理学来说,被家长认知的别人家孩子”是在各个方面都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下全面发展的孩子,但是孩子毕竟年纪小,不管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是在发展的重要阶段,并且身心各方面都尚未成熟,可能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比同龄人出色的地方,但是门门成绩一百分的孩子还是比较少的,因此说各位家长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不仅仅指一个孩子,而是在他们所有认识到的孩子中,总结出他们每个人的优秀方面,进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来自多个孩子,并非一个两个,如果借此来要求孩子,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影响孩子正常的成长。

我们应该学会承认孩子可能咋某些地方存在不足,但是不可否认,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如果拿自己一个孩子去和多个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话,只会让家长和孩子掉入认知的误区,而且刚才我们也说,别人家的孩子”是众多孩子的形象,是不可当真的,而且别人家孩子的出色之处也是经过每位家长的主观理解的,这是经过成人美化过的,具有很大的不可信度,所以说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孩子,不仅不可信,而且还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各位爸爸妈妈们,万万不可取!

二、别人家的孩子”:符号背后的教育隐患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别人家的孩子”的现象,可能家长是无意提及,于是家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画面:父母会经常在教训孩子时,提及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孩子呢,只是在一旁一言不发,甚至还出现沮丧的表情,或许他们会想,自己也很努力,为什么妈妈看不到呢?
虽然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千万不能事事要求孩子优秀,允许孩子失败是每位智慧父母的做法,但是相信大部分爸爸妈妈们会无意伤害到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在某方面做的不足时,这种情况多见于考试成绩上,比如说孩子某次没有发挥好,成绩下滑时,父母就会拿其他孩子来训斥,或者孩子在家里贪玩时,父母也会拿别人家孩子的勤劳、爱做家务来贬低自己孩子的好吃懒做等。
其实父母这样做完全是将自己的不足和期望强加给孩子,自己做不到的,会想法设法让孩子做到,而且有些父母会认为既然孩子有很大的潜能,所以更得在成长中不择手段地挖掘,等到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自己当年的良苦用心。但是孩子真的会超过别人家的孩子”吗?
其实恰恰相反,孩子的心理会因为家长的打压而产生一种挫败感,会被动的接受比较”,其自信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即使孩子再小,他们也能分辨出父母对自己的褒贬。如果每次放学回家都能听到父母在夸赞别人小朋友,而自己总是遭到父母的各种嫌弃和贬低,那么孩子的心里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管怎么做都不会让父母满意,自己什么地方都超越不了别人家的孩子。
长期以往,孩子就会产生父母讨厌自己的心理认知,并且小编提醒妈妈们,如果孩子的这种消极情绪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孩子很容易会有妒忌别人家孩子的想法,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低微的,这样孩子不仅会养成自卑的性格,更会在青春期时更容易滋生逆反心理。
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当心了,让孩子受到激励的想法是对的,但是不要使用过度伤害了孩子。小编在这里建议,与其一味打压,不如在孩子成绩进步或者做了好事的时候,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同时该去他们虽然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但是我家的孩子照样很不错。

最后还有一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多去观察孩子的的情感情绪。倘若孩子在失败的时候表现出伤心难过。那么这时候建议家长一定要学会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对比的激将法虽然并非不可取,但是在运用到实际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