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毫无个性的人,这句话是出自苏霍姆林斯基之口。一个有个性的人,无论在求学时期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都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这是一种性格,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慢慢形成。
个性是什么?我认为是一种每个人特有的性格,孩子在慢慢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种处理周围事物的坚定信念,一个毫无个性的孩子将来是难以立足于社会的。

我常常看到孩子为了买某种东西或者去某个地方而与父母意见相反,结果孩子大哭大闹,不依不挠,父母则大声呵斥甚至打骂孩子,引来周围的人驻足围观,弄的父母很尴尬,只好顺从了孩子,结果下次遇到同样问题,孩子变本加厉的闹。这是不是个性?我认为这也是个性,孩子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这将来要是用在学习上,或者工作与事业上,岂不是一种拼命精神?也许有人会说,那就无原则的顺从孩子?让孩子走向极端?甚至孩子慢慢滑向堕落的边缘我们也要容忍?当然不是这样,孩子竭力要得到想要的东西,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冒着被打的危险,这正说明孩子有原则”,这种有原则”是父母的无原则造成的。父母不允许的东西孩子一哭一闹就有了,这就是不讲原则嘛。其实处理这种问题很简单,和孩子讲明道理,不允许就是不允许,如果孩子依然不依不挠的坚持买某样东西,父母不要打不要骂,假装离开就是了,或是置之不理。

瞳瞳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她一起去单位餐厅用餐,我觉得她走路走的慢,就告诉说,我们一起比赛跑步,看谁先到餐厅。要是以前在家,无论什么时候我提出比赛看谁跑的快,她立即答应,但这次她断然拒绝,问她原因,她说,老师说校园内不准奔跑,容易跌跟头,也容易撞到别人,上次我们班有两个人奔跑还被校园小督查发现,通报批评的呢,我说没事,现在放学了,我们跑没人看到,她还是不同意,并一直坚持到现在。从这件事看出她很坚持原则,可能是年龄小,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但是,无论何种方式,我都希望她是个有原则、有个性的孩子。
个性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个体育活动的爱好,也可以是很爱看书或爱看某类书籍,还可以是对某个艺术的方面的爱好等,当然,有自己的做事原则,有自己的一个朋友圈,有自己的固定或由规律的作息时间等等,都当属于有鲜明个性特征范畴。

要让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或个性,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给孩子自由,不要得孩子自由了就不自觉,恰恰是自由的孩子是最自觉地。父母性格过于强势,对孩子的生活要求过于严苛,培养的孩子大多数是没有个性与主见的。著名家庭教育专兼尹建莉在她的著作里提到一个事例,说的一个非常强势的母亲,培养了一个性格懦弱缺少主见的孩子,无论何事征求孩子意见的时候,孩子第一句话就是我去问妈妈。孩子儿时玩什么,青少年时期穿什么衣服和什么人交往都要经过母亲的同意,甚至于孩子到外地上大学,母亲也要去陪读,结果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的主意,一旦要他自己拿定主意或决定一个事情时就胆战心惊、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一点事,说错一句话,如同林黛玉在贾府。

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以后,一般都会找份自己工作,暂求安生立命之所,一旦形成一定的基础,很多人就会享受自己的工作带来的稳定感,习惯于受别人领导和控制,如同温水中的青蛙,另一些人有自己的追求,不愿受制于人,另立门户或自主创业,这样的人往往有勇敢的气质,创新的精神。我无意比较这两类人人生观和世界观孰优孰劣,追求安慰的人也是另一种幸福,追求个性独立的人也有自己的快乐,但后一种人往往更容易成功。马云如果甘愿做个英语老师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比尔·盖茨大学未毕业就开始创业,这都是个性独立追求事业之典型。

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学习,自由读书,小时候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的习惯,让孩子独立,给孩子自由不仅仅是生活上衣、食、住、行上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思想上的自由。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将来他就会自己去主宰自己的命运。一旦孩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往往容易走向成功,追求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