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那天风和日丽,和朋友约着去郊外野餐,在闲暇时发现在我们旁边不远处也有一家四口进行聚餐,一开始欢乐融融,宝爸宝妈各带一个娃。但是没过多久就乱套了……
小男孩吃完饭之后就手舞足蹈的去旁边小池塘玩耍,没一会儿就把浑身上下湿淋淋的,宝妈怀里还抱着熟睡的小女儿。所以就让宝爸去拉着小男孩换一身新衣服。但是玩儿的正嗨皮的小男孩儿根本就不会听从爸爸的建议去换衣服,于是父子两个就在互相拉扯走到了旁边的家居车,结果宝爸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小男孩儿的衣服。
旁边的宝妈看着宝爸笨手笨脚的样子,心里面没来由的有一口气儿上不来。于是对着宝爸喊到:笨死了,你过来抱着小宝,我给天天换”然后宝爸就来到了宝妈身边接过小女儿。宝妈三下五除二的就给儿子换好了衣服。
等了一会儿之后,原本在怀里安睡的小女孩突然间醒了起来,想要去找东西吃。宝妈就让宝爸去车里面拿一早准备好的牛奶给女儿喝,但是宝爸来到车里之后,翻箱倒柜的找不到一早放好的牛奶。耳边回应着女儿的哭闹,宝爸又找不到牛奶,宝妈直接就急了:你怎么就找不到呢?过来哄孩子,我去找”于是宝妈又一次亲自上阵。
又等了一会儿,我们就看到老爸无所事事的,靠在车旁玩儿着手机,而宝妈一边火急火燎的吼着儿子,一边又耐心的喂着女儿。
如果是没有之前的那几幕,估计所有人都会感觉这位宝爸真不靠谱,什么都让宝妈一个人忙活儿。”

一、爸爸也有父爱本能”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都形成一个观点:母爱是天生的,父爱不是每一个父亲都有的。于是后来就有了妈妈们宁愿自己累死,也不能把孩子交给孩儿他爸这种情况,后来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认为在家庭里面爸爸就是一个甩手掌柜”的说法。
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和母爱一样,父亲也是有一种父爱本能的。
很多人都知道,女性在怀孕之后,身体内部的激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而这种激素之后也成为人们认为母爱产生的缘由。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当一个男人当了父亲之后,身体内部也是有激素变化的。
1.成为父亲之后,会让男性的睾丸素减少
美国曾经在2005年的时候进行过一个研究。对600名男性进行了激素变化的测试。研究结果发现:未婚的男性在4年之内睾丸素的减少量为22pg/ml,而已有子女的男性睾丸素减少了54pg/ml。
我们都知道睾丸素是男性的第二性征表现,也是一种生理特征。有研究表明:男性具有的攻击性,其实和睾丸素有一定的相关。男性体内的睾丸素减少,可以让男性变得更加富有耐心和爱心。这种生理上的变化类似于一个女性开始富有母爱的变化。
而且有研究发现,睾丸素减少速度越快的男性越重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个别会展示为睾丸素增加)。所以也可以理解为,睾丸素的减少是男性变得有父爱的特征。

2.爸爸们的关系激素”
我们都知道,当女性生完宝宝之后,身体内部会产生一种催乳素,刺激女性分泌乳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男性也会分泌一定的催乳素。而男性一般分泌催乳素的时间段就在于有了宝宝前后。
催乳素是与父母照顾孩子相关的一种激素,也可以称为关系激素”,它能够帮助爸爸和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例如当爸爸和孩子亲近的时候,体内的催乳素含量就会增多。
3.孩子出生前后,爸爸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抗利尿激素是帮助人们进行调节身体内部水平衡的一种激素。通过研究发现当雄性的幼崽出生前后,雄性动物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的话,雄性就会更多地表现出保护幼崽,坚守领地的行为。并且这些雄性动物会花费更多的时间陪在幼崽的身边。对于这一现象,科学家们认为同样适用于人类身上。
英国金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亚瑟布伦南说:成为爸爸意味着成为真正的男人,我认为所有的男人都遗传了爱自己孩子的本能,而这种父爱又改变着男人,改变的不是他们的性格,而是行为。"

所以爸爸们从身体内部上是具有一种父爱本能的,也是十分爱自己的孩子的,并且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的。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却有那么多的爸爸们不愿意带娃呢?其中就有以下的原因:
妈妈们的守卫者心理”阻碍了爸爸们的育儿我们可以依照之前提供的那一家4口来作为举例,原本爸爸是想要积极的帮助妈妈带宝宝的。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想要带宝宝过程中被妈妈训斥之后。让爸爸好像产生了一种我全是在帮倒忙”的感觉,于是之后面对宝宝的一些问题,爸爸干脆就直接甩手”不干了。
难道说妈妈们真的不希望爸爸们过来帮忙带宝宝吗?其实并不是,这都是因为妈妈们的看门人心理”在作祟。
守卫者心理”也叫做看门人心理”。心理学教授方熙婷说:长久以来,女人通过家务劳动和养育孩子来确立自我本质,也就是说这些领域专属于女人,这是经过长时间的进化而逐渐形成的,如果男人要介入和参与,他们就会觉得丈夫侵犯了自己的领域。″

很多妈妈都是将自己夹在爸爸和孩子之间,如果一旦爸爸们表现出自己想要去管理孩子的时候,一部分全职妈妈或者是原本夫妻之间关系就比较紧张的妈妈,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于是双方就会产生矛盾。这都是因为妈妈们守卫者的心里在作怪:
1.妈妈将育儿看成自己责任感的一件事情,并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2.妈妈们认为自己的育儿方式才是最正确的。
3.妈妈们不相信爸爸们能够带好孩子。
4.妈妈们认为带孩子是女性专有的特质。
并且妈妈们相信自己教育孩子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而妈妈们的这一种守门人心里也是爸爸们育儿的一个重大阻碍。
美国杨百翰大学家庭研究中心莎拉艾伦教授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掌控爸爸育儿和决定爸爸育儿都在于妈妈们的看门人角色。她在美国五个大城市中对职业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中21%的人属于看门人群体,37%的人属于协助者群体,而42%的人属于中间群体,其中,看门人群体中的女性比别的女性每星期多做五个小时的家务,而她们的配偶每星期参与育儿的时间,比其他群体的配偶要少八个小时。
可见很多时候在一个家庭当中,不是爸爸们不想要教育孩子,而是因为妈妈们的看门人心理大大的阻碍了爸爸们教育孩子的动机和过程。

1.拥有和谐的夫妻关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想要进行优质的育儿首要的条件就是:拥有健康和谐的夫妻关系。
如果一个家庭当中父母的关系不良好,那么爸爸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妈妈们的抵制,当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产生冲突的时候,教育孩子的过程就会更加容易出现问题。而拥有和谐的夫妻关系,更能够促进进行优质的育儿过程。
2.建立父母合作关系
在一个家庭当中,父亲和母亲同样拥有着育儿的主导权,我们需要打破育儿过程当中只有妈妈处于主导地位的观念。
在一些北欧的国家,爸爸们拥有更多管理孩子的权利,在他们国家当中并不存在母亲是第一保护人的观念,更多的是双方共同努力教育孩子。所以在进行育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应该建立起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进行教育孩子。
3.妈妈们应该放下看门人的心理,帮助并鼓励爸爸们进行育儿
如果妈妈能能够放下看门人心理,让爸爸们更多的参与在育儿的过程当中,那么爸爸们会更加享受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能够让整个家庭关系更加的亲近。
所以当妈妈们看到爸爸们在管理孩子的过程当中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要老是再抱怨爸爸们都是甩手掌柜”了,也不要过多的指责爸爸们的不正确之处,尝试着和爸爸共同担起育儿的责任,让爸爸们也发挥出他们的父爱本能”!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