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妹育儿说(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陶陶和佳佳住在同一个楼层,由于他们的父母都在一个公司上班,所以两个小孩子也就成了好朋友。甚至两个妈妈还开玩笑的说,从小就青梅竹马的,干脆就订好娃娃亲吧。陶陶妈妈经常夸佳佳真是个文静的女孩子,安安静静,不爱多说话。而陶陶却淘气的要命,总是活动个不停。除了睡觉,没有三分钟的停歇,上课也是被老师经常批评爱动,开小差。佳佳妈妈却是一脸的愁容,太安静了也不好啊。我们佳佳就是太安静懦弱胆小,又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我真担心她今后怎么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工作同事的关系啊。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影响一生。所以年轻的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或动或静的性格,总就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周围人的各种好坏结果。从而拼命的着急,拼命的想去纠正。他们说改不了历史,就抓紧改现在,改了现在,就能改变未来。在他们的心中,就是要在孩子阶段塑造一个完美的性格的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然而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无论是自然界还智慧的人类社会,都绝不需要只有一个性格的人群。自然界需要万紫千红,人类社会也需要形形色色的和性格迥异的人群,丰富的社会关系才能在矛盾的竞争中前进发展。
当然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培养出尽量完美的性格,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过得好一些。当孩子出现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性格表现和行为动作,我们就要具体分析原因,找到事情的根源,才能加以解决,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训斥孩子天真的行为。

这要从几个方面去分析和查找原因。
生理原因。任何行为都是由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来产生动作的。而脑神经在从胚胎到婴幼儿阶段的发育,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比如遗传,营养,环境等等。脑细胞在对身体的活动调节上都会有相对平衡的处理方式。一旦神经冲动的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就会造成兴奋冲动过多的多动型儿童,相反就是安静型儿童。
环境因素。孩子一旦出生后,后天的因素对其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爱吵架爱训斥的父母可能就会导致孩子从小孤僻沉默安静甚至抑郁的性格特征。缺少关爱或者被周围人不重视的孩子,孩子可能为了引起父母和周围人的关心和关注,就会喜欢多动,大动,不厌其烦的动,生出许多事端来引起父母或者周围人的关心和关注。

心理因素。其实也是从环境中变化出来的一个影响因素。一旦在一种环境中长期的持续性的活动行为的刺激,脑神经就会习惯甚至奖励这种行为引起的舒适和获得性的感觉。从而形成一种对这些行为依赖的心理。心理因素再反过来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在没有环境改变的情况下,相辅相成行程成一种牢固的性格特征。
二 ,活动量大的孩子和活动量小的孩子表现和分析活动量大的孩子,作为父母千万不要给他套上多动症的病理名称。这会影响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对孩子改变的失去信心。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种病,这只是孩子探寻世界维护自我成长的一种自我判断的方式。爱动的孩子会更加积极的融入人群,敢于大胆尝试和善于领导团结周围人,会是一种主动性很高的学习获取方式
安静的孩子则是一种被动式获取知识和社会能力的性格。他们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和小朋友们的玩耍中,很少有主动去探寻和结交的行为,但是他们会用安静而认真的观察和更加仔细的思考来获取知识或者快乐,甚至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获得快乐。所以安静的孩子喜欢画画,写作,手工等艺术的创造能力。

所以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爱动的孩子活动范围和接触领域会更加宽泛和丰富。在今后的社会中,可能成为领导这或者积极活动人员,工作骨干等。爱静的孩子相对来说大脑的情感区域会发展的更加丰富,会有更好的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坚韧性更强。
三 , 家长要如何引导这两种孩子?综上分析,不同活动量的孩子,都各自有着优缺点。那么对于自己的孩子和父母眼中希望成为的孩子,我们又要怎样去引导和培养孩子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呢?

首先,我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行为,从一些典型的行为动作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形成机制。毕竟年幼的孩子,心机不重,还是很单纯。我们不要一看到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就去训斥和责骂,这可能会造成正在建立自我判断标准的孩子无所适从。父母应该去分析原因后,耐心的指正引导纠正。
对于活动量过多的孩子,你希望她安静一些,你可以去改变她的注意力。在她不能持续关注一个点的时候,及时纠正并继续引导其持续关注。然后运用奖励或者惩罚的方式去巧妙的抑制其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表现。
对于活动量少的孩子,就应该多陪伴她,鼓励他,引导她多结交朋友,鼓励和创造机会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建立自信和找到活动的快乐,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心。

孩子总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牵挂。也因此让许多父母产生三岁看老”的忧虑。其实不然,孩子的性格毕竟是个慢性发展的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身体的变化,都会对孩子的活动量产生主动和被动的影响。况且经过科学研究,小孩子十七岁多动或者安静的行为,大部分都会在13-15岁之后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只有少部分的会带到成年期。所以,父母们看到自己的宝宝或者淘气或者少动,不要过分焦虑,只要认真处理,科学引导,都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话题讨论: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带着各种利益目的发出的孩子活动量大小的耸人听闻的言论,从而让年轻的爸妈们产生许多焦虑和迷茫。面对你家 熊孩子”和听话的宝宝”,你看到这篇文章又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和认识呢?
琳妹育儿致力于婴幼儿护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婴儿早教,孕妈保健等领域,为您提供专业丰富的育儿知识,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都会在这里给您最好的解答,提供专业的意见!
我是琳妹,高级育婴师,专注于解决宝宝成长中的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