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沉淀风尚,文化塑造风骨-读《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有感650字
俯仰中华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如何才能为文化拂去历史尘埃,使其重新“活”起来?这是时代需要每一个人回答的问题。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推广传统诗词文化的节目,在播出期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发现传统文化,张涛甫有言:“无去的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到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到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到清廉从政、勤勉奉公……这些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亿万儿女的心田,也让国人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传统文化从故纸堆中飞入寻常百姓家。林清玄有言:“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近年来有许多传统文化通过传播方式的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加持。“汉服”一词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在许多大城市里有许多姑娘身着汉服头戴金钗云鬓,碎步于现代化街头;许多古典乐曲和电音个元素碰撞交融,于耳畔萦绕不止。
传播传统文化,在触摸传统中延续文脉。柴静有言:“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社会从何来,往哪里去。”为何国家强调坚持文化自信,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古风博主李子柒以巧手传播传统文化,她将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衣食用具向外传播,从而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度。
传统文化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再到令人向慕的隋唐盛世。血脉相承的瑰宝无可计数,处处均有其不可磨灭的厚重。
传统文化作文600字忆传统传文化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鸟儿飞来飞去,伴着婉转动人、清脆动听的歌声,我的思绪开始随风飘扬……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有古色古香的陶瓷,有号称“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还有远近闻名的四大发明……更有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传承的许许多多传统民俗。而到现在,那些曾让人期盼的传统节日却变得如同白开水,平淡无味。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那一天,村里便热闹了起来,一眨眼的功夫,村子中间的路上便挤满了人:有舞狮子的,有扭秧歌的,还有一些小商贩在街头叫卖。老人们聚在一块,纷纷坐在石凳上谈论天南海北;小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花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妈妈们便围着灶台,不亦乐乎地忙着准备年夜饭。不一会儿功夫,丰盛的年夜饭摆上桌了,大家相互碰杯,相互祝福。吃过年夜饭,一家老小便围坐在火炉前,磕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盼着春节晚会的到来。此情此景,处处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难怪爸爸现在总是感叹:这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可年却越过越没味了!是呀,看看我们现在过年,大家没有了那热闹劲。因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正一步一步地被西方的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所替代。人们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开开心心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是随着潮流,开始热衷于西方节日。中国代代相传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人淡忘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难道就这样袖手旁观吗?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仍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将传统文化传【https://www.yuerzhinan.com】承到底!
我爱传统文化-记叙文800字
传统文化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根,是一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大家中华文化的传统文化是全球历史文化遗产里的一笔精神财富。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含义,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华文化数千年历史时间的结晶体。
我不能用文本精确的归纳传统文化,因为它包括的成分数不胜数;因为我没法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叙述传统文化,因为它沒有一定的实际样子和形状。说起传统文化,它如同把气体握着手上一样,除开没有大家的手上它无所不在。但我还在学习培训和日常生活時刻体会获得大家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式社会道德的光辉和能量。
我认为摆放在大家眼前最具体的传统文化便是敬老爱幼,让老年人获得幸福的生活,让小孩健康成长;诚信友善,人和人之间互相信任,不徇私舞弊,不互相诈骗;努力,如果是学员就认真学习,如果是职工就认真工作;实干,用心做事,求真务实,不做黄粱美梦……
在传统文化中有“百善孝为先”。从古到今,有多少尊老的先辈和孝敬的榜样为大家作出着楷模。年少的我们能见到哪些,学得什么?
香九龄,能温习。融四岁,能让梨。这三字经中的语句大家是不是用心的体会过?妈妈英年早逝,九岁的黄香就了解为爸爸“扇席暖被”。也有四岁的孔融,孝敬长辈,尊师重道,挑最少的梨吃。它是一种多么的不简单的精神实质品性?
如今像古代那般的个人事迹有吗?有。“我也不知道卖萌是啥味道”。说现在很多在加工厂有过经验的客户,想必都知道有关原料的的那一个年轻人便是。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人,他凭靠自身柔弱的肩部当担起了照料一个有精神疾病的爸爸,供自身与弟弟、亲妹妹念书的义务。他便是痛苦中的在校大学生――洪战辉。
但我内心里也担忧和惶恐不安。由于在我所看获得的人之中,像黄香、孔融、洪战辉这样的人太少了,仅仅像满天飞舞的河沙中的几颗。相相对而言,如今的小孩大量的是学会了自私自利,学会了卖萌,逼着父母为自己买要想的物品,对着父母宣泄自身的不满意。我担忧大家的传统文化会被应对社会发展不知所措的一代所丢失。
我喜欢传统文化,更期待大家的传统文化在一代代人的心里深深投身,博大精深。
国画-中国传统文化700字
瞧,那墙上一幅幅清雅的画作,便是我的拿手好戏——国画。
在我9年的绘画时间里,我接触过儿童画,素描,油画、水彩画等众多画种,但国画却因为高雅的气质被我视为掌上明珠,格外钟爱。
犹记得那次的国画团扇活动,听完我的老师国画花鸟工笔画大师刘教授讲解的国画历史,意犹未尽。我低头看着手中四张底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难的画稿:红莲水榭。
接下来就是画画的时间了,起形后,用毛笔沾上淡墨,轻轻勾勒出线条,待到墨干,用适当的淡墨反复渲染,大抵铺好色,用浓墨加深。不愧是我画的画,与那范画是那么神似!后面的那株红莲定是画龙点睛。
一边继续等待墨干,一边调制需要的朱砂,正准备收笔沾朱砂时,意外却发生了,一滴纯墨顺着笔间滴到了画面上。呀!我的心顿时一冷,忍不住责怪自己怎么这么不小心,难道这一幅画会因为这一滴墨而永远留下了败笔?不,我辛辛苦苦画出来的画怎么能这样放弃呢?我又鼓起勇气,提醒自己要冷静思考怎样改造这个黑点,忽然灵机一动:添了几笔,一个栩栩如生的莲蓬立在了水面上,反倒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拿起扇子,在灯光下一看,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朵在污秽的池塘中,仍用最美的姿态盛开的红莲,花瓣都仿佛在飘动。随后是无尽的黑暗:墨色的池塘荷叶,使人仿佛身处于墨的深渊。眼神向上移去,一个饱满的莲蓬是那么可爱地立在那儿,它既不喧宾夺主,也不沉寂无声,它是画作中的粘合剂,使整幅画面凝聚了起来。
不知何时站在到我旁边的刘教授向我投来欣慰的眼神,微笑着说:“这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无论在国画还是生活中都很重要的。” 我笑着点头,握紧手中的团扇,细细观摩。
国画就是这么变化无穷,每幅画后都是一个故事,每幅画都是历史的脚印。国画依然传承着,但另有许多传统文化正面临失传的危机,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栋梁,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这一责任,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渊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