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们的春节
我爱我们的春节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许多传统节日,像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敬重老人的重阳节,家家团圆的中秋节,我最喜欢的是节日就是我们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一个合家欢乐,举国欢庆的节日,当然我家也不例外,什么拜年啊,年夜饭啊样样不少。
2月12月,我们家与其他人一样,忙着,忙着,办年货,我们对各大超市,市场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罗,刚一走进超市,望着柜台上琳琅满目的货物,我立刻晕头转向,看看这人头转动的超市,我便是一个头两个大。妈妈迅速拉着我们向超市“进军”,我把什么可比克,蔬菜汁,果粒橙,都抱进购物车,妈妈刚抱着一怀生活用品,爸爸当然是满怀的食材咯,看着这些小山似的购物车,我的心里不由的赞叹起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是亚克图好。2月13日,家家户户都在早早的准备年夜饭,我家也是如此。早上,从厨房传来了阵阵浓香把我从被子里拉了出来,我悄悄的推开门,爸爸妈妈早已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在厨房,老妈就是一把手,爸爸只有是当下手的份了。瞧,我爸那一副笨手笨脚的样子,不是把刚打好的鸡弄翻,就是把盐当成糖,把干干净净的厨房你的“焕然一新”啊。妈妈在这方面,就是轻车熟路了,不愧为我家“第一大厨娘”,看看他那娴熟的背影,就非常赏心悦目了。终于在一翻叮叮咚咚,声中,美味佳肴终于上桌了,啊涮羊肉,荷叶鸡,麒麟鳜鱼,看的我“飞流直下三千尺”。吃完饭后,一家人围在电视机旁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吃着花生,聊着天,老爸这个程咬金偏在这个时添上历史内容,讲着讲着还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催人奋去,从封建主义直到信息时代,一路滔滔不绝,我太佩服爸爸了,我要是能出口成章,那该多好。这些历史的内容倒是没用影响到对电视节目目不转睛的老妈,他正在西游记里陶醉呢。
终于,久违了的新年钟敲响了,同时鞭炮声也响了起来了,礼花也燃放起来了,我们一家又跑的楼下放起了鞭炮,在劈劈啪啪声中迎来了虎年,烟花在夜晚的天空中显眼得格外美丽,红的,黄的,绿的,亮亮的,很是夺目。这都是国家带给我们美好场面的啊。是啊,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封建王朝,到了现在数百个国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久“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平平的茅草屋到高大的摩天大楼,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好穿好,再从不董科学到高科技时代,这一切的日新月异都应归功于党的好领导,下发的好政策,以我们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精神。让我想起我们的国歌,起来,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我要在这之际,祝我学习如虎添翼,生活虎虎生威,国家虎啸生风。这就是我们的节日春节。
他就是贴在门口的福,就是花花绿绿的烟花,就是红红火火的鞭炮,就是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我爱我们的节日 。
我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作文650字
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那时候有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叫秦国,一直想攻占楚国和齐国,屈原就提议楚国联合齐国一起去【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攻打秦国。可楚国的国君没有听屈原的建议,反而把他贬官流放。
后来秦国果然侵占了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消灭心如刀绞。所以他在农历五月初五写下了最后一首诗《怀沙》,然后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争先恐后地划着船来救屈原。可他们一直追到洞庭湖,还没有看见屈原的踪影。人们悲痛欲绝,生怕鱼虾来吃屈原的尸体,就用那棕叶包着糯米扎好扔进水里,给鱼虾去吃。
从此以后,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还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我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作文650字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节日的习俗之一是吃粽子,我们家自己包粽子,妈妈对我说:“包粽子先要把糯米和竹叶在水里泡一天,才好包又好吃。”所以妈妈昨天就泡了糯米和竹叶,并备好了一些配料。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拿起粽子叶,把一头一卷,就形成了甜筒状,然后把糯米装进去,再放进一块淹好的五花肉,把粽子叶折好捆紧,一个肉粽就包好了。接着妈妈一边包一边示范给我看,我仔细看着,学着她的样子慢慢的包着,终于包好了一个,虽然形状还不太好,看着我包的第一个粽子,我高兴极了。后来我包的一个比一个好,“好棒!”妈妈笑着说。
粽子煮熟了。我闻着清香解开粽子,一边吃着一边听妈妈讲端午节的故事。
我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作文650字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我们中国真不愧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端午节都有如此深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