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450字
《三国演义》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它之所以被称为四大名著是因为它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情节丰富。
它介绍了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纷争,烽火连天,硝云弹雨、战争不断,为了自己的利益,霸业,用尽心机,勾心斗角,百姓的生活不再宁静,安逸,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
《三国演义》也刻画了许多传奇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迈的张飞;仁慈的刘备;英勇的关羽;妒贤嫉能的周瑜,奸诈的曹操……
当我看完了最后一页,轻轻合上书本,我仿佛穿越了一般,亲眼目睹了三国厮杀,现在,心中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我趴在床上,吹着空调,过着快乐而又享受的暑假,阳光洒在地板上,漾起金色的光芒,鸟儿在茂盛的树上哼着歌曲,一切是多么安详。我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可三国时期的孩子们只有冰冷的目光,我们有许多值得信赖的朋友,可是三国时期的孩子只有冰冷的剑,我们人与人和平共处,可三国时期却互相残杀……
也许,这就是命运,感谢上苍,给予我们的和平、快乐!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这是来自著名作家毕淑敏阿姨的散文《提醒幸福》中的一句话,是啊!人们爱回味以往的快乐,却没有感受到此刻的幸福!
请珍惜此时的幸福,不用埋怨,嫌忌,和平便是一种幸福!懂得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一切,便是一种幸福!
读三国演义有感500字
观察玉的断面,虽有棱角但不伤人。教孩子要像玉一般做人做事有原则,但不会伤害他人,内方外圆,善修己行。
同时,一个好老师在施教的时候,也要如同审玉一般,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长养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克服他们自身的瑕疵,孔老夫子就是这样因材施教的典范。在《论语》中记载,子路问孔子:「请问夫子,听到一个道理,马上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可以听了就做呢?」可当冉求也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的答复是:「听了马上就去做,不必请示父亲和兄长。」子路、冉求的问题相同,孔子的回答却不同,引起了另一个学生公西华的疑惑,他就向老师请教为什么。孔子对公西华说:「冉求的性格比较抑退,所以要对他加以引导推进。而子路性格比较急躁,一办事就想兼办两人的事,所以要抑退他。」
因此,父母师长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例如敏锐的学生反应快,却往往流于轻率,要教他们持重含蓄;对迟钝些的学生,要启发他的自信,补上他的不足;懦弱的,多鼓励他尝试,使他勇敢起来;刚强好胜的,拓展他成人之美、与人为善的心量。《礼记·学记》中还提出:教育的艺术,在于老师的态度温和,对学生引导而不牵强,使学生容易亲近;勉励而不压制,使学生全面发展;启发而不径直表达,给学生以思考和体悟的空间。
在琢玉的时候,用的是水和金刚砂。这二者正是为师者的很好写照。水就像老师的心,善利所有的学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曾说过:「有二种人不会嫉妒你的成就,他们就是父母和老师」。金刚砂比玉要坚密,就意味着为师者应有更高的「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德能,用自己的身教,真正感动启发带动好学生,所以说老师要不断深入经典、义理,在人品上扎扎实实地落实,在道德修养上提升自己,才能达到正己化人的教学成效。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上所施,下所效」的教之真意。
读三国演义有感500字
玉的纹理非常细润,治玉时需要加倍的细心。顺着玉石的纹理去琢磨、雕刻,就不会破坏它天然的质地。如果逆着它的纹理,玉石就会被损坏。常言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琢玉不能用刀刻,而是用水和金刚砂,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工序,最后再细致地把它磨光,才能得到【http://www.yuerzhinan.com】一件光彩夺目的艺术品。由此可见,琢玉,是匠心独运而又十分谨严的技艺。
教育和琢玉是非常相似的过程。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都是待琢的璞玉。在琢玉之初,要非常小心谨慎地审玉,开玉。以免破坏玉体,保留它天成的润洁美丽。教育之初,也是如此。真正贤明的父母和老师,在孩子心性非常纯洁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孩子受到不正确思维言论和行为的影响,免得他们幼小的心灵被染污。给予他们的应是长养善心、善念、善行的教育。
老师怀着开琢美玉的心境,用无比的爱心和耐心,来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之能展现出天性中的真善美慧。教诲他们,待人处事以仁爱存心,培养温良敦厚的性情。
引导他们,透彻地学习实践义理,言行一致,如玉般不虚伪,不矫饰,表里如一。
教孩子学习玉一般纯洁温厚的品格,则在与任何人相处时,都能做出值得人们称颂效仿的事,形成「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的广远智慧。
以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英雄事迹感染孩子。成就他们宁损身命,终不为劣的玉般的勇气。
读三国演义有感500字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这个学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三国演义》又看了一遍。这本书主要讲了蜀、魏、吴的百年政治斗争、思想斗争、武力斗争等千余件事。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把故事中的人物写得淋漓尽致,如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周瑜的“心胸狭窄,忌才好胜”;诸葛亮的“料敌如神,指挥若定”等。
我读了《三国演义》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文中的关羽(又名关云长)。关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象红枣一样,一双丹风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非常威武。我最佩服他的坚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有刀子划开肉,把骨头上的毒一刀一刀地刮下来。虽然这个手术会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边强忍着剧痛,一边专心致志地和谋士下围棋。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佩服。虽然关羽在麦城一战中身馅埋伏,被敌军杀害,但关羽忠义两全的英雄形象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指导教师:曹绍武
读《三国演义》有感-日记作文600字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三国演义》,我刚开始看这书的时候,还非常抵触,因为它实在是太长了,足足有七十多万字,而且还都是文言文。但看着看着我就爱上了这本书,书中的“桃园结义”“火烧赤壁”“空城计”等这些精彩的故事情节都让我浮想联翩。《三国演义》是我阅读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 ,勇者张飞、徐储,庸主献帝、刘禅等人描写的淋漓尽致。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很令我感动。
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的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栆,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将有名的大将军颜良、文丑等斩于马下,且能与吕布战的一时分不出胜负。
关羽的“忠”是人尽皆知的,其“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欲得以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虽如此,仍未能得关羽之心。后有人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关羽的“义”,更是令人感动。“华容道,捉放曹”相信大家都有所听闻吧。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的款待之恩与放行之情,不惜违反军令状,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放走了曹操。关羽的“勇”,可谓是惊世骇俗,其“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事迹闻名遐迩。关羽为见刘备,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所到之处,无人可敌,无人可挡。
无论是关羽的“忠”,是关羽的“义”,还是关羽的“勇”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我们要以现代的观点去理解。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我们的“义”是讲道义,守信誉;我们的【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勇”是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只要做到这些,我们绝对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读过,今天,我就来讲讲我读了三国演义后感受吧!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里面主要讲的是在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这四大主要人物,三国里有三大国家,其中刘、关、张在蜀汉。里面的故事有很多,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三顾茅庐……等等故事,都有趣极了,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有勇有谋、胆大心细、料事如神,是个十分厉害的军师,别人都叫他卧龙。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草船借箭,里面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才能,就对诸葛亮说:“你必须在三天之内造出一万支箭,如果造不出来,你就会被砍头。”结果诸葛亮说他只用一天就行了。然后诸葛亮准备了许多的船,上面放着稻草人,在浓雾里驶向曹营,曹军以为有人来攻打了,就搭弓开箭,结果箭全射在了稻草人上,射在稻草人上的箭有一万支,于是诸葛亮就不用被杀了。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大家看,里面有许多的道理。
指导老师:王群丽
读三国演义有感500字
中国人对玉,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说文解字》中提到:「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之方也。」玉那温润的质地和光泽,致密而透明的纹理,清扬悠远的声音,宁折不屈、洁净平和的特性,都与君子的德行相应。古代的读书人把玉作为修养和品德的标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贞观政要》中说:「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无别。」的确,一块未经精心雕琢的璞玉,和碎石瓦砾堆在一起,是看不出什么差别的。《三字经》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块美玉,如果不去雕琢它,只不过是一块璞玉,从表面看,
和普通的石头一样。只有经过了能工巧匠的琢磨,去瑕存瑜,才能成为一件有用的美器,显现本有的美质;而一个人,不管天资如何聪明,不经过良师的教诲和自身的努力学习,也难以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古代的《琢玉图》,展示出玉器的雕琢过程,要经过审玉、开玉、磨?、上花、打钻、打眼等十几道工序。在切、磋、琢、磨之前,雕玉工匠还要反复地观察玉石,努力发现其中蕴藏的天然美感,然后才能开始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因为玉料一旦切开就不能重来,所以要慎之又慎。
读《三国演义》有感-叙事作文13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我读到开篇明朝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的时候,我仿佛被带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烽火连天的年代。 故事里描写了许多鲜活的人物:有义薄云天的关羽、有关爱百姓的刘备、有骁勇善战的吕布、有粗中有细的张飞、有足智多谋的孙权、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阴险奸诈的曹操……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诸葛亮先生,他严于利己,为官节俭。他不仅带头廉政,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蜀汉政治对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重诚信,善计谋、精通兵法,为刘备打下三分天下的基础,在诸多战役中屡建奇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精忠报国,将毕生的能力传授给了姜维,在最后的六祁山五丈原之战中归天。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诸葛亮先生因为孟获有万夫不当之勇,又豪侠仗义,在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七次生擒了孟获。诸葛亮不但让部下给孟获松绑,还热情地设酒款待,孟获言语之中总有不服,诸葛亮便下令释放孟获并约定再战。就这样,孟获又连续和诸葛亮战了七次,最终孟获被诸葛亮的宽容大度所感动,从此,便死心塌地归顺蜀汉,直到诸葛亮先生归天都没有叛乱,这在客观上为蜀汉出兵中原扫清了后顾之忧,而且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从这个故事中读出了诸葛亮先生是一位宽容大度的人,他的宽容是一份接纳,海纳百川,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我的好朋友小陶子相约去天下名筑打乒乓球,因为我的球技不如小陶子,在打的过程中小陶子总喜欢说一些嘲笑的话,来说明我的球技很差,当时我很不服气,回了一句:“闭上你的乌鸦嘴,好好打你的球吧”。可气的是他并没有理会我的话,继续笑话我,我气极了,恶狠狠地瞪着他,大声喝道:“你再敢说一句小心我揍你”。小陶子气愤地看了看我,然后也大声吼道:“我就说,我就说,你能拿我怎么样?”我忍无可忍地拿球拍拍了小陶子的肩膀,小陶子当然不会让我白打,因为他比我大一岁,力气比我大很多,只见他一把夺走我的球拍往地上一扔,又用双手从背后绑着我的胳膊,并把我按在球桌上,我一动不能动,哇哇大哭起来。幸好当时妈妈在场,及时解救了我,就这样,我和小陶子不欢而散。
回家的路上妈妈一直开导我,并让我和小陶子道歉。我气急败坏地冲妈妈大喊:“明明是他先笑话我的,为什么要跟他道歉?”妈妈看看我也没再说什么了,接下的几天里,我都没约小陶子打球。大约暑假快接结束的前几天,小陶又到我家来约我打球,因为上次的事情,我心中依然愤愤不平,看见他扭头就走。妈妈见状连忙打圆场并说了一堆大道理,虽然我嘴上很不情愿,但心里还是很乐意的。路上,小陶子真诚地跟我说:“对不起,我当时不该嘲笑你,我以后不会再取笑你了,你能原谅我吗?”一时间我竟不知所措,脸刷的一下红了起来,结结巴巴地回答道:“那天其实是我不对,我不该打你,毕竟我先动的手”。小陶子笑着跟我说:“那我们和好吧”。我愉快地答应了。就这样我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觉得我的好朋友小陶子和诸葛亮先生一样都是宽容大度的人,我也要像他们学习做一个宽容大度的好学生。
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怎样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也让我明白了解决问题应该多动脑子,不能靠武力解决问题,人与人之间也好,国与国之间也好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也要像诸葛亮先生等人一样:做一个有智慧,有谋略,有胸襟的人。
读三国演义有感5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感悟很深.
首先,我对那些引起历史动荡的奸雄恨之入骨!董卓,利用手中的兵权,当上了太师,废掉了少帝,立陈留王当上了献帝.最后还是王允献连环计除掉了董卓.还有吕布,一介勇夫,背信弃义."黄巾之乱"是随丁原.伐董卓时又跟了董卓,最后自立成国,死在曹操白门楼下.他们两人都是罪有应得.
其次,我对那些英年早世的英雄感到悲哀.关羽,三国大将,最后中了吕蒙之计,使自己败走麦城.周喻,东吴大将,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被诸葛亮三气到死.诸葛亮称卧龙时战死棉竹城.庞统称凤雏,但还是被乱箭射死了.唉,这些英雄死的真可惜!
我对三国大将十分佩服我佩服赵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
我十分喜爱这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