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豆腐包
这是嵊州特有的地方小吃。每逢过节回老家,抛弃了奶奶家的大鱼大肉,为的就是吃黄泽豆腐包。
向妈妈要些钱,穿过小巷,路过熙熙攘攘的菜市,远远看见一家小铺子飘出阵阵白雾,紧接着又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黄泽豆腐包店就到了。
经营豆腐包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两人的头发黑中杂着几根白。他们的小店很有特色——两家店铺连在一起,左边的店铺做豆腐包,右边的店铺则堆满了桌椅,供顾客坐下来慢慢品尝。左边的店铺里有一个大灶台,大灶台那面的墙壁上订了一个木板,木板里面有两个大盆,大盆里分别放满了肉末和豆腐。老板娘包包子的技术也是一流的,只见她左手推着面皮,右手紧握肉末团和豆腐团,逆时针一转,运指如飞,一气呵成。豆腐包在老板娘手中,简直成了一个艺术品。老板则麻利地铲起一块黑煤投入到大灶的下面。那乌黑的煤很快发红、发烫。这时把一笼豆腐包排列整齐,然后上蒸笼。不过一会儿,豆腐包就被阵阵白雾所包围。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香气早已四溢,热腾腾的小笼包就上桌了。这时的小笼包恐怕是最香的了——肉馅白胖胖的,均匀分布在豆腐的裂缝中;豆腐晶莹剔透,好似果冻一般。小心翼翼地夹起来,蘸点米醋或是辣酱,一口咬下去,很是美味。
每次吃完,就抱着圆溜溜的肚子,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这里也有三个和尚
这里也有三个和尚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师范附属小学六年一班洪诗晓 同学们,你们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吗?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都到山下挑水喝。后来,又来了一个瘦和尚……最后又来了一个胖和尚,奇怪的是他们竟没水喝,活活渴死了。可谓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笑话吗?不,它也发生在我们身边。
不信你看。有三个好朋友就这样。有一天,五年三班的小刚、小明和小东值日。为了早点回家,大家都干得很起劲,不一会儿,他们就把卫生区和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那一堆垃圾该谁去倒呢?小刚说:“小明,还是你去倒吧!瞧你,浑身肉嘟嘟的,再不运动运动,可要成为大肥猪了!”“什么什么,”小明听了,立刻反驳道,“教室我扫了三组,黑板是我擦的,我看你做得【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最少,还是你去倒比较合适……”小刚见自己没有理由再反驳,便又对小东说:“小东,你个子最高,你去倒吧!”小东灵机一动想“我干嘛要倒,倒了我不是吃亏了吗?我干脆赖着不倒,看他们怎么办。”想完,便拿起一本刚买不久的《小灵通漫画》,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小刚呢?则抱起自己心爱的小足球,双手插进口袋,玩起小足球;这时,一只美丽的大蝴蝶从远处飞来,飞到小明身边,好像在说:“小明,跟我玩吧!”小明便顺手拿起一枝小木棍,逗起了蝴蝶。而那一堆垃圾却发出阵阵恶臭,引来了许多讨厌的苍蝇嗡嗡直叫。时间一分一秒,“嘀嘀嗒嗒”地过去了,天色已晚,三个人便索性背起书包,回家去了。
同学们,这不就是三个和尚的重演吗?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600字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书,我买到了其中的一本:《岁月的书香》,它记录着建国60年来几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经典。一买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其中,《三个铜板豆腐》这篇令我深有感触。 文章叙述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过,三个铜板可买一碗豆腐。而我一直到8岁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因为豆腐是用来招待远客的特殊菜,而我家从来没有远客。后来,我终于在外婆家第一次吃到了豆腐,我吃得连一点豆腐渣都不剩。走之前,外婆承诺,下回我再去她家时,还会让我吃一回豆腐。可到了第二年,日本兵就进了村,打打杀杀……外婆家终于是只剩下外婆一个人。这边,爸爸、哥哥都被抓去当了兵,不久妈妈也去世了。一晃20年了,我终于又和弟弟去了外婆家,外婆已经倒在了床上,手里还紧紧抓着三个铜板,那是留给我俩吃豆腐的。 看完后,我心里翻腾了好一会,喉咙哽咽了,鼻子发酸了,眼前模糊了。我被那伟大的亲情感动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外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承诺,临终前还记着要让“我”吃上豆腐。 我们在生活中不也被这样的爱包容着:每天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为我做饭,让我吃得饱饱的去上学。晚上回到家,妈妈又准备丰盛的晚饭。吃过饭,妈妈又陪我一起学习。天冷了,妈妈叮嘱我加衣服。有心事了,妈妈陪我散步,和我聊天谈心…… 平凡中有亲情,灾难中更可见亲情.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情景,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年轻妈妈在房屋坍塌之际,死死地护着刚满月的宝宝。无论多重的东西砸下来,她都努力地撑护着。当救援人员救出她们时,发现母亲已没有了呼吸,而在她怀中的宝宝居然还活着。这个情景让多少人震惊:母爱居然可以化作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啊,亲情真是伟大!
家乡的臭豆腐
臭豆腐,是一道传统小吃,以“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特点而名扬四海。臭豆腐的做法有很多,吃起来的口感也就不一样,比如,湖南的臭豆腐,里酥外嫩,配上辣酱,吃起来辣味十足;绍兴的臭豆腐,奇鲜味美无以伦比…
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家乡做的臭豆腐最好吃最地道。日落时分,家乡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油氽臭豆腐的摊位。一只燃得正旺的炉上放一口盛着八成素油的铁锅,随着小贩拉动风箱的节拍,蓝色火苗便猛烈地舔着锅底锅中的油便不断地翻出一朵朵油花。这时加上小贩经典的吆喝,人们声声的赞叹,都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乡的臭豆腐,没有南京臭豆腐做的精致.也没有湖南臭豆腐做的有名几乎人人会做但味道却是不一般的好。我们湖州的臭豆腐,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其他地方的臭豆腐没有什么两样,但一入锅再―出锅就变得金灿.香喷喷.涂上一层酱油或辣椒酱,黄黄红红煞是好看。咬上外黄内白,外酥内嫩.香辣刺激,臭与香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美味极了!
吃了臭豆腐,三天不想肥肉香"。臭豆腐确实是一种饱受大家喜爱的小吃,在家乡,臭豆腐会作为一道具有独特的江南风味的小吃而经常摆在饭店的餐桌上招待客人。家乡人做出来的样式也很多,臭豆腐夹烧饼、油炸臭豆腐清蒸臭豆腐……但味道却是—样的鲜美无比,还具有很好的调节肠到及健胃功效呢!家乡的臭豆腐,使我回味无穷。
美味的臭豆腐
“四四又方方,入锅变金黄。虽然臭名扬,吃来满口香。”猜猜它是谁,没错,它就是人见人爱,吃货见吃货开的臭豆腐。作为一个光荣的吃货,为了尝一口正宗的臭豆腐,我便不远千里来到了南大街的双桂枋。准备大开一番吃戒。
一进入“战场”,一股臭味便扑鼻而来,我找了一个离煎锅最近的地方坐了下来,看着这位老板做臭豆腐。只见他随手夹了几块白花花的豆腐,均匀地摊在了煎锅上,豆腐在锅里不停地滋滋作响,还不时地炸出一串串油滴。老板熟练地把这些豆腐翻滚着。渐渐地,原来白嫩的豆腐皮越来越厚,色泽也开始变黄,直到最后变成了金黄色。老板把它们捞了上来,然后撒了一大把葱花,再倒上一些胡椒粉,最后拿出了自家秘制的酱汁,取了一勺浇了上去,便大功告成了。我仔细端详着这碟臭豆腐,,金黄色的豆腐上,散落着几朵绿色的葱花,红色的酱汁散落其间。闻一闻,啊!真是臭香四溢呀,我拿【www.yuerzhinan.com】起筷子夹了一块豆腐放到嘴边,那臭味已经飘到千里之外,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香味,我舔了这块臭豆腐,顿时我的所有味蕾都爽爆了。便三下五除二全部吃完了,嘴里还在不停地回味着,这臭豆腐的味道,那叫一个酸爽。
一杯冷饮料,加一盘热臭豆腐,真是逍遥自在赛神仙啊,老板,再来一碟!
三个“瓜”
有人把家比喻为大树,有人把家比喻为港湾,有人把家比喻成摇篮,还有人说家像鸟巢。但在我们家,这些比喻都不恰当,我们家是一条藤,而我与爸爸妈妈则是藤上的三个“瓜”。
瓜爸爸,一个极负责任的好爸爸,好丈夫。每天在外面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回到家还得替“中瓜”做家务,询问“小瓜”的各项情况,等一切都安顿好了,瓜爸爸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关上家里的最后一盏灯上床睡觉。每当我看到爸爸那充满血丝的眼睛时,心里就如刀绞般疼痛,可我每次去劝爸爸休息一会儿、放一放吧,他总会轻声的说没事儿。
说起眼前的“瓜”妈妈,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词——“女强人”。她原来在公司里工作的时候,年年拿证书,多次评为“优秀员工”、“优秀干部”,从小小的一个员工提升到了经理。不用多说,幸她抽屉里的一本本证书就能说明一切。她不仅在工作岗位做得非常出色,而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对我这个“小瓜”的照顾就更没得说了。
而我,这根藤上的“小瓜”,在两个大瓜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作为一个十足的书迷,我很幸福,因为我有“后勤供应部”。我那充分的资源都来自“大瓜”的供给。在家里,我不是小公主,但是我仍然生活得很快乐。
爸妈说我傻,我却不这么认为!我真的傻吗?不,我不傻,爸爸和妈妈也同样不傻。我们只是用各自的一种方式去爱这个家,去爱这根藤。这就是我的欢乐家庭!
家乡的酿豆腐_豆腐说明文700字
我的家乡不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这里食物不及城市丰富,而我却钟爱家乡的风味食品——酿豆腐。
酿豆腐的制作材料很简单,只是炸豆腐皮、青菜、炸肉和一些调味料。制作酿豆腐的第一步是制作馅料。首先把洗净的青菜和炸肉一起放到一个大盆里,剁成七分碎,之后撒上适量的玉米粉,加上水,把三者揉成团,再配上一些你喜欢的调味料,馅料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步是把馅料装进豆腐皮里,使其成型。我们通常先把豆腐皮的一边用小刀划开一个口子,把豆腐皮弄得跟个口袋似的,再把馅料装进“口袋”里,这样一个挺着“大肚子”,头长翠绿的“胖将军”就诞生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如果馅料太多,把口袋撑破或划口子的时候把豆腐皮划破就会影响它的美观。
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蒸。蒸酿豆腐的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刚开始的时候用较大的火,然后用适中的火,最后用小火,直到出锅。当酿豆腐出锅时,一口咬上豆腐里面的馅和汁,热乎乎的,从喉咙流到你的胃里那叫一个暖呀!再告诉你一个蒸的小秘密,蒸的时候削几块苹果放在豆腐里,削几片放在水里。这样蒸出来的酿豆腐还有一股淡淡的苹果香和甜味儿呢!
酿豆腐还有几种吃法,一般时候会有三种,第一种是醮着辣椒酱吃。第二种是醮着酱油吃,第三种是伴着蒜蓉吃,逢年过节时还会有番茄酱,酸辣青瓜一起吃,很合人的口味,更令人喜欢的是,我们吃着豆腐时还能听酿豆腐的来历呢!
清代时期,客家人还是居住在北京,华北一带的。后来成吉思汗入侵中原,将客家人逐出北京,客家人只好移居南方。因为客家人还带着吃饺的习惯,而当时南方还不生产小麦,客家人弄不到麦粉。于是有人根据包饺子的方法变通一下,以豆腐做面皮,把馅料塞进豆腐皮里,做成形似饺子的酿豆腐,后来便在民间传开。家乡酿豆腐和北方的饺子一样是节日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过年过节全家围着桌子吃豆腐,一片欢声笑语,它变成了南方团圆的象征。
我爱家乡的酿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