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的童年_读《凡卡》有感500字
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着了。他盼望爷爷收到他的信,看到他对自由与快乐的渴望,他要回家……
一个生活在黑暗社会的孩子,出生于最底层家庭,忍受着所有人的嘲讽和暴力,从一个快乐、天真无邪的孩子,被社会的黑暗,照射成一个生活连狗都不如的孩子。
“第二天,第三天,一周过去了,凡卡仍然在那家小店里度过学徒生活。老板拿着皮带,一遍又一遍抽打着凡卡伤痕累累的瘦小的身躯,老板娘和伙计们不停地玩弄他,拿针去刺他,扎他的手、胳膊。凡卡不知有多少次从那漆黑寒冷的过道中惊醒,他不知叫了多少次‘爷爷,爷爷!’”自己续写了一段话,却不觉放下了笔。不知何时,心中早有一股凄凉蔓延开来。
童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懵懂无知的年少欢乐的天地。对于凡卡来说,却是一个可怕的地狱,恐怖的让人窒息。他哭泣着、声嘶力竭地向人们控告这个社会如此不平,他幼小的年龄与言行格格不入,一举一动,一言一语触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
在九岁,我们留恋父母温暖的怀抱,羽翼还未丰满的雏鸟眷恋温馨又幸福的小窝。而九岁的凡卡,就像还无法走动的雏鹰,早已在天空中迎风翱翔,忍受狂风暴雨带来的疼痛。
凡卡的童年,惨无人道。他无声的哭泣与痛诉,一次一次敲打着人们的心,让人们充满了同情。
凡卡的童年,凄凉又痛苦。
读《凡卡》有感_小学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凡卡》,学完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沙皇统治时代的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
书中的凡卡是一位给鞋匠打工的小男孩,他天真可爱,但十分贫穷。书中主要讲述了他忍受不了当学徒的悲惨生活,所以写信给爷爷,让爷爷接他回乡下的故事。
看看凡卡,再看看我。凡卡每天只吃一碗稀粥,而我呢,大鱼大肉,也不珍惜。凡卡连鞋都没有,而我呢,毛鞋、拖鞋、皮鞋样样俱全。凡卡每天挨冻,衣服只有衬衫,而我呢,一到冬天,爸爸妈妈就往我身上添衣加裤。
为什么我们同样是孩子,却有不一样的待遇?因为我们生活在共产主义新中国,而凡卡生活在沙皇统治下的旧俄时期。
我以后要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报效祖国。
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读《凡卡》有感
读《凡卡》有感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北仲路第一小学六年级一班杨亿 今天,我读完《凡卡》这篇课文,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下来,我没有心思参加同学们的议论,脑海里浮现出了文中主人公遭受的一幕幕。
他只有九岁呀,他就被老板折磨着,在寒冷的冬天,他冻缩成一团,他写信给他的爷爷,可是幼小的他哪里知道,他的那封信是寄不出去的
在文中他拥有的都只是虚幻,他希望爷爷来接她,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信爷爷收不到。
凡卡在寒冷的冬天,缩成了一团和他相比,我们住在温暖的房间里,身穿温暖的衣服,读我们而言“寒冷”这个词,我们还不太了解。他当时是十分的饥饿,可我们感受到过饥饿吗?中午,父母已为我们准备好了饭菜,放学后,父母已经为我们准好了点心,“饥饿”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
他希望爷爷来接她,他想他的爷爷,而我们呢?被亲人爱护着,这些亲人的呵护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对他来说:亲人的呵护是想得到而得不到的。
凡卡在后来竟如了甜蜜的梦想,他肯定又梦见了他的爷爷,然而,这只是梦,对凡卡来讲,这是永远也不能实现了,因为爷爷收不到信。
他出生在那种黑暗的社会里,他正过着苦难的生活,他想得到温暖、幸福、快乐与亲人的呵护,他所想得我们都有,他收到的一切磨难我们却从未受过。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儿童,我们拥有一切,而是过去的孩子想,而得不到的,我们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等他醒来后,可能会再次被叫去摇摇篮,他的不到爷爷与亲人的呵护,我们有亲人,我们更应该尊重周围的亲人,去认识他们的爱,体贴他们。
我们的生活幸福,亲人对我们更是十分的关心,我们虽然体会不到他的痛苦,但是我能肯定:他以后一定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让我们一起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与亲人的呵护吧!
指导教师:傅明珠
美梦·泡影_读《凡卡》有感600字
凡卡的悲惨遭遇,令人怜意顿生;
凡卡的绝望倾诉,令我心阵阵悸动;
凡卡的痛苦失意,更引人陷入深思……
——题记
凡卡,一个年仅九岁的男孩。在我们看来,九岁,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正是无忧无虑而又自由自在的年纪,也正是放飞欢声笑语与幸福快乐的时期。然而,这一切,对于凡卡而言,都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凡卡,一个只梦想生活安宁的孩子。在他的心中,幸福,只是能和爷爷在乡下过那虽不富裕但食可果腹的平淡生活,只是可以远离老板一家的恶意打骂的安宁生活。他要的幸福,仅此而已……然而,就是这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触手可及的事,在那时黑暗的社会制度下,残酷的现实将凡卡仅存的一丝希冀无情吞噬。凡卡的梦想,就此支离破碎……
当看到文中的凡卡怀着最后的无限憧憬,将信放入邮筒中时,我泪眼朦胧,好想大声告诉他:“凡卡,写不清地址的信,是寄不出去的呀……”;当看到文中的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梦到爷爷在看他的信时,我却又希望,文中的一切都未曾改变,让凡卡能在美梦中感受到片刻的欢愉与幸福,让他能在美梦中找到这黑暗中的一丝曙光,多么希望这梦,永远不要醒来!
然而,是梦,便必会醒来。梦醒时分,凡卡心中的一切希望与美好也随之烟消云散,化为泡影……
凡卡的最后希望会随美梦的逝去,如流星般陨落,被现实的黑暗掩埋。然而,我们的思维不会就此停歇——如果当时的俄国沙皇励精图治,凡卡怎会有那样的悲惨境遇?如果当时社会前景一片光明,凡卡怎会写信向爷爷绝望倾诉?如果当时社会制度完善,人们可以安居乐业,凡卡怎会如此痛苦失意?
当凡卡的美梦化为泡影,我们明白了很多,很多……
读《凡卡》有感
我心目中的英雄云南省思茅地区思茅镇沅县恩乐复兴福和希望小学六年级彭晓艳 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我从中体会到了这位年轻的战士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
文中写到:那一天,天还没亮,邱少云他们连就摸进“391”高地,潜伏在敌人阵地前沿的山沟里。到了中午敌人感觉到他们不安全,于是,就用上了他们的看家本领----“火力警戒”来搜索。不好!火在邱少云身上烧起来了。当时作者就在邱少云身旁,他看着这位只有21岁的年轻的战士心里想:“要是邱少云跳起来打几个滚或自己跳过去扯掉他的衣服都可以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就会被敌人发现,我们的计划就会落空。”此时,作者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又忍不住不看。从这里我看到了作者十分复杂和痛苦的心情。他的心里非常的矛盾,不知道是救还是不救,如果救的话后面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不救的话又不忍心看着战友被火烧死。这时我的心和作者一样:盼望出现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文中最后写到:这位年轻的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他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在“391”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了。
我们应该谨记邱少云的精神。我们也应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的作风。因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像邱少云一样的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