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记叙文700字
初读《朝花夕拾》,我被鲁迅幽默风趣的文笔深深吸引,只觉着他是个幽默的人。
暑假闲来无事又读一遍,细读《狗·猫·鼠》,以前觉得这单单只是鲁迅回击“现代评论派”的污蔑后来提起儿时的回忆也只是批判庸医之道。
现在想想,作者表面上是仇猫的,却借猫鞭挞了社会上的“正人君子”,再者又追忆儿时救起的一只隐鼠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
《五猖会》记叙鲁迅儿时要去看五猖会,这是一个难逢的盛大的庙会,他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但是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他背书,一盆冷水把他的兴致全浇灭了。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陪他出了门 可是五猖会也快要结束了鲁讯感叹这路上一切都没有了感觉,他诧异父亲为什么那时候让他背书。
鲁迅这篇文章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的家长根本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以及对儿童天性的扼杀。
再是《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知识是无国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对作者非常关心,藤野先生对作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淇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了。
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讲究,但为人正直善良,藤野先生在知道中国人非常尊敬鬼时,还担心作者不肯解剖尸体,他一一纠正作者在笔记上的错误。练文法上的错误也一一订正。
这篇文章在赞颂藤野先生海人不倦的精神和严谨踏实的作风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精神。
《朝花夕拾》让我看出了鲁迅文学造诣之深,文章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意味深长,具有对当时不良现实的批判性,用一支笔唤醒许多愚昧无知的国人。它不仅仅写了鲁讯本人的童年生活,也用幽默讽刺的文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
鲁迅,一个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无疑是光芒万丈的,他对干文学和人民思想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古典名著-读后感700字
《水浒传【https://www.yuerzhinan.com】》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着,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着”。看到这本书我就想起了刘欢的好汉歌。梁山好汉他们个个侠肝义胆,敢报天下之不平,其好爽的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这本书中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李逵,林冲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小说中一系列故事情节都描写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我最喜欢的就是李逵,虽然李逵有“天煞星”“黑旋风”等不雅的绰号,但他毕竟是一个孝子。在回乡打算带母上梁山时,半路的母亲渴了,便叫李逵去打些水来,后来李逵回来了,看见***竟然被老虎吃了,于是悲愤交加,一口气为母报仇,把那几只老虎都杀了。有的人羽翼丰满,就飞走了只把父母当成累赘,还不时地与他们吵来吵去,有的人,对父母也毫不关心,以为父母怎么样都不管自己的事,我敢说这些人还不如李逵呢。
看完这本书,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想想自己,有一次,父母很忙,下班回家还要给我和弟弟烧饭,叫我帮妈妈剥一下豆子,我都不肯,说:“这明明是你自己的事情,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我做!”我还理直气壮的不做,还大吵了一番,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还真是不懂事,记得在那次之后,吃饭晚了,我又吵着饿,说老妈动作怎么这么慢,又让妈妈心烦,一心只为自己,完全没有想到妈妈,读了《水浒传》我真是后悔,真羞愧。
除此之外,李逵他有些野蛮,做事还很冲动,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动手就打,结果不是后悔就是吃亏。但他却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男子汉气概,他还有着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即使这样,他也不缺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快过节了,李逵没有自己留在梁山泊与兄弟饮酒作乐,而是想着自己的母亲,希望把母亲接到山上来享福......
通过对《水浒》的阅读,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古典名著,让我更尤其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了彪炳文学史册!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
最近,在纪老师的推介和组织下,我品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翻开这部回忆性散文集,作者记叙了他的童年生活和青年的求学经历,追忆于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在生命的长河里,露曦与朝暮更替交织,在看不清前进方向的时候,拾起路边的那朵野花,装进思想的背篓。其中我认为最感人的是《父亲的病》。
鲁迅追忆儿时父亲延医治病的那段往事,描写了几位“名医”所用的药引,均是稀奇古怪而又充满迷信色彩的东西,如什么原配的蟋蟀一对,经霜三年的蔗败鼓皮丸等。揭示了这些“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索取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从他们身上,作者清醒地洞穿了医学医道的虚假,荒诞乃至罪恶的本质。
鲁迅为了父亲的病四处奔走,我想他的父亲有这样的儿子,应该很幸福吧?
提起鲁迅先生,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总是那个“早”字。年少时的他,因为父亲的病而迟到后,便在学桌上刻下了花骨朵般的“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读了《父亲的病》后,我觉得鲁迅刻下的“早”字,不仅是惜时的早,更是告诫大家事事都要尽早:思想学术,科学技术,综合国力,都应该争先于他人,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但在那个时候,医学水平低下,尽管鲁迅四处求医问药,父亲还是难逃一死。所以鲁迅在呐喊,“此后如尽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他殷切地希望换一个世道,也希望人民更幸福。这是何等的高尚情操?
鲁迅《父亲的病》,让我明白了子欲养而亲不待,面对父母长辈,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孝顺;面对那样的庸医,我们要有足够的学识去辨别;面对没有科学依据的事情,我们不能相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发愤图强,让自己成功的速度追得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才能让父母早日安享晚年,才能高举社会主义接班人大旗,建功立业。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
翻开《朝花夕拾》,呼吸着浓郁的墨香,品味着字里行间的年少轻狂,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个属于我的快活日子,神仙般地自在和逍遥。
《朝花夕拾》原《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脍炙人口的著作之一,虽然回忆的是儿时的往事,却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所写下的。是啊,老了、累了,再回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心里还是会有当时的滋味,想必也带着些许的感动吧。清晨的花朵带着露珠采下,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傍晚才去采摘,虽失去了怒放时的绚丽与芳菲,却在夕阳映衬下,别有一番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在空气中弥漫着,使人浮想联翩。
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但他的童年生活仍然无比美好与快活。当然快活了,他整日在百草园嬉戏,采摘紫红的桑葚、覆盆子,品尝着野果的酸甜,与小虫为伴,聆听油蛉的歌唱、蟋蟀的琴声,在这首大自然的圆舞曲中悄然成长。在这里,我看到了儿童的天真浪漫和无尽的活力,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到了三味书屋,枯燥乏味似乎成了生活的代名词。但即使这样,有一个古怪的先生和许多难懂的功课,也挡不住孩子们折梅、寻蝉蜕的乐趣,压抑不了孩子童年游戏的天性。还有《五猖会》、《无常》,描述了鲁迅幼时对看戏的渴望与兴奋,以及它所带来的满足于乐趣。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语气讲故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清新,引起我心中的共鸣,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温馨。曾几何时,我也曾拥有过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鲁迅或者说所有作家的作品,经常会将我们带回那个快乐的世界。在此,我也十分敬佩鲁迅先生,他用那朴实无华的语句,写出了他炙热的心灵,他渴望拥抱自然、拥抱生命、拥抱爱与阳光。
不经意间,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只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于是读读《朝花夕拾》,走入鲁迅的童年,体会那幸福的味道。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嗬,可真是让人留恋啊!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鲁迅名著读书笔记800字
一点,一点,一点点地看完了《朝花夕拾》,连串的时间,连串的记忆,真想将鲁迅爷爷的记忆当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词语简洁柔和,正是鲁迅爷爷的平易近人的体现。书中的抨击,讽刺,嘲笑,正是鲁迅爷爷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表现了一个想让让民族进步,想让社会安定,为孩子着想的鲁迅爷爷。
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图卷,封建的社会制度,社会对人民的囚禁。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玩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在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中,这两个人物,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两个由当时社会造就的人物。一个下层的劳动者,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的阿长,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追求革命,当时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人民从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这两个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反照,人们受尽黑暗的压迫,到起来反抗,经历了多少次改革与战争,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现在,我们可以愉快地生活这,家里有电视电话,有的还有【http://www.yuerzhinan.com】电脑,繁杂的电器设备和自由的生活,我们不用遭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闹革命。这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躯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鲁迅爷爷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爷爷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谢美好生活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