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是个哲学家

引言:孩子出生,一直想给孩子写篇纪念文章,谨以此文献给黄子墨。(按:这是我儿子两年前诞生,我写给他的文章)

婴儿初生,混沌未开,衣食住行,靠一张嘴就行了,一哭奶水有了,尿不湿有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听说,佛祖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的就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儒释道,中西方哲学,有很多指向婴儿的意象,引起我无限的沉思。

一、老子的婴儿

读过老子《道德经》的人肯定会记得,老子曾在文中多次提到婴儿”,婴儿”一词是老子对于生命本位的崇敬和对自然之道的领悟。陈鼓应先生说:老子最反对人运用心机、智巧和诈谋。他在自己的书中一再提及‘婴儿’,希望人们能够返璞归真,像婴儿那样天真无邪、淳朴自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也是他开创道家学派的基本精神和一贯主张。”

老子在《道德经》中五次提到婴儿”(包括孩”、赤子”),婴儿是老子《道德经》中的重要喻体。《道德经》第十章: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意思是说,刚出生的婴儿身心是非常柔和平静的,婴儿没有经过世俗的沾染,内心是纯真自然的,心境上更是平衡、安宁的。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意思是说,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哭不会笑,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纷繁和嘈杂,以一种混沌乐观的样子对待这个世界。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意思是说,婴儿深知知雄守雌”的行为原则,用柔弱、退守的原则来保身处世。第四十九章: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意思是说,有道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念,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淳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回归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思是说,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

婴儿”这一意象表现的是一种柔弱不争的性格,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柔弱胜刚强”的性格在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老子一直强调要守住开端,回到生命最初的状态,才能把握道”的实质和真谛。诸君,我想我们是否也应该去追求复归于婴儿”的状态,这样我们也会像婴儿”一样少私寡欲,实现内心的平静,避免被世俗纷争所累,实现村上春树所说的小确幸。刚刚好,看见你幸福的样子,于是幸福着你的幸福。

二、李贽的童心说与华兹华斯的童年主题

有明一朝,可堪一说的,仅几个文人而已。李贽,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一代宗师。李贽在明朝,按照时人的看法,是个异端”,批判重农抑商,倡导功利价值,著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点评过《水浒传》、《西厢记》,当然李贽最为熟知的就是他评价秦始皇为千古一帝”。《童心说》收录于《焚书》: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头可断而身不可辱,毫不畏缩。李贽终生为争取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斗争。他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童心”就是赤子之心,一念之本心”。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要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明代文坛前后七子在作文教育上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丝毫没有自家的精神气魄,李贽的《童心说》对于当时文坛的反复古主义起过积极的作用。

西方世界,华兹华斯作品中曾提到过童年主题”,企求在童年的回忆中找到欢欣、自由与新生的希望,认为只有那些最初的感情和最早的回忆,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因此,他提出了时间之点”( spots of time ) 的观念。他认为时间之点” 具有更新能力,可以把人从一切困厄中解救出来,可以向心灵提供滋养、暗中医治,实现心灵的当家作主,这种神奇的力量就藏在人生的某些断片,最初的开始是在童年。华兹华斯也把婴儿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认为孩子乃成人之父。他在《不朽的征兆》及《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两首诗中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And I could wish my days to be

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

三、尼采的婴儿境界

尼采认为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上帝被人问你是谁时,回答就是我是我所是”。我是”,是一种回归,重新回到纯真烂漫那个鲜活的本我。

骆驼、狮子、婴儿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初级境界为什么会是骆驼?查拉图斯特拉说在这个阶段有很多重负压在人的精神之上,比如装谦卑是为了隐藏;表现出痴狂而忘记了智慧;取得进步时受到各种诱惑;为了真理追求知识却忽略了去提升高贵的灵魂等等。久在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变得默默忍受,就像一只骆驼驮着重担在沙漠前行。中级境界像狮子,当有的骆驼对其负重到了忍耐的极限时,人们的精神境界就过渡到了中级境界——变成了狮子。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要求自由,要想成为自己的主人。但尼采认为在这个阶段狮子们并不能真正的自由,因为还存在着一个上帝。狮子举起我想要”的旗帜,但上帝却挡在了前面告诉它你应该”怎么样,所以人们还是在被动的接受着。高级境界像孩子,为什么连狮子都做不到的事,孩子能够做到呢?查拉图斯特拉认为,就像孩子创造一个新的游戏一样,人们需要对自己生命进行神圣的肯定,自己的精神就是意志,这个世界是自己的。

四、小王子的童话世界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全文大概只有两万五千字,却成为了风靡全球的经典之作,一直到现在还很受欢迎。小王子是一个神秘可爱的孩子,他住在被称作B-612小星球,是那个小星球唯一居民,小王子离别自己的星球和所爱的玫瑰花开始了宇宙旅行,最后来到了地球。小王子先后遇见了国王、虚荣的人、爱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掌灯的人和地理学家,这些人或权欲熏心,或爱慕虚荣,或颓废贪杯,或财迷心窍,或冥顽不灵,或脱离实际,他们的共同点是过于关注外在的东西,从而迷失了内心的安宁和快乐。小王子遇到这些人之后的反应都是:大人真是奇怪啊。这本书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段是,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一座漂亮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盘天竺葵,屋顶有许多鸽子……”那他们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10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

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作者给予小王子成人的智慧和儿童的纯真,以儿童的身份和视角,出入成人世界,来讲述儿童成长过程中被忘却的曾经遗失的美好,穿透生命表象,直达生命本真。

这本书还有一个概念叫驯化”,作者是通过狐狸这个角色来表达的,小王子一直在追问狐狸驯化”是什么,非常执着。狐狸说:它的意思是创造关系。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所以,这个童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是,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释迦世尊说,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就是清净本然的佛性,只因被外在的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所吹,心理受了影响,产生了种种烦恼(即无明),沾染了贪、嗔、痴”三毒,便把那清净的佛性遮盖住了,所以称为凡夫”。

五、孩子是个哲学家

最近,读了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写的《孩子是个哲学家》,作者分享自己育儿心得的经典之作,他以优美睿智的文笔,讲述了自己焦头烂额又时时灵光乍现的育儿生活。孩子就像一位严格的老师,引领作者不断加深对自我和生活的认知,以一种近乎强迫的方式,使他回归到生命最质朴本真的层面。诚如作者所言,为人父母,你并非被罚为奴隶,而是被赋予照顾一个孩子的特权,以及再次成长的可能。”对成人来说,孩子的存在犹如一面镜子,使我们能够时时处处得以反观自身的言行,打破自我的僵化局限。作为这个世界的新来者,孩子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观察视角,常常令成人耳目一新,将我们重新带回到人生初见”的新鲜模式。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因为孩子的智慧来自生命的直觉,他们的思考清澈透明,他们的言语直指事物的本质,而这正是成年人越来越僵化功利化的生活模式所最为匮乏的。

六、结语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个初心应该是童心,赤子之心。我认为,成人世界确实有苟且,但仍要保留诗意栖息大地之上的空间。一个人忙得连读诗的时间都没有,根本不是生活。”雷蒙德·卡佛如是说。

每当看到黄子墨使出吃奶劲闹腾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只如孩子般纯真的孙猴子——悟空。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孩子般纯真的孙猴子被唯我独尊的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当然最后他成为了斗战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