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这孩子一刻都闲不下来,是不是有多动症啊?”或者有的家长刚收拾好的屋子,一转身的功夫,又是满眼的狼藉,气得破口大骂:你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在他们的心目中,多动症”俨然成了熊孩子”的另一个代名词。殊不知,这种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这种叫法也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多动症呢?如果你的孩子平时也是顽劣不堪,不妨随我来看一下多动症的概念,也好对号入座,诊断一下您的孩子是否真的是多动症”。

多动症,医学上又称为脑损伤综合症、轻微脑功能障碍、注意力缺陷等。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或与周围环境不合适的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一般男孩比女孩患病率高。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一 遗传因素

父母中有一方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患有多动症的几率就会增加许多。尤其是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如果知道自己患有多动症的前提下,在孩子出生后要特别加以重视,观察其日常生活是否有多动症的表现。

二 脑损伤

轻微的脑损伤所致的多动症又称为脑功能轻微障碍或失调,在大多数多动症患者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是由于额叶或者尾状核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这也是最常见的引起多动症的原因。

三 中枢神经紊乱

像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主要的神经递质有多巴胺,还有去甲肾上腺素,如果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降低,就会降低中枢神经的抑制活动,这时孩子的动作就会不由自主地增多,如孩子患脑炎后出现多动等。

四 社会心理因素

父母不和睦、学习紧张、意外精神刺激等都会影响儿童注意力,造成多动;还有来自母亲孕期的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都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还有分娩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早产,或者是前产、窒息、颅内出血等。

孩子患多动症和顽皮儿童不同,他们主要表现注意力障碍、注意力涣散,容易受环境影响,上课时经常玩弄铅笔、橡皮,乱写乱画或交头接耳,不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活动过度,手足不断地乱动,很少有安静的状态;情绪不稳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常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同时常伴有认知功能缺陷,学拼音、认字困难,穿鞋分不清左右脚,写字反下笔或丢笔画,常常出现行为问题,如打架、说谎、逃学、惹是非,玩危险游戏,如喜欢登高、点火玩,甚至出现偷窃等不良行为。家长发现患儿有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或情绪不稳定、认知障碍或者出现行为问题时,不应随意打骂孩子,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小儿多动症属于精神行为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不同,后者智力水平明显低下,并有适应缺陷,学习困难不可克服。而多动症儿童智力并不低,只是由于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而学习成绩下降,只要辅导好或主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学习成绩就会上升,但不稳定。

多动症和小儿的顽皮好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要把孩子的活泼好动误认为是多动症。这些生性好动的小儿精力充沛,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可以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去玩耍,而多动症小儿的注意力集中只是短暂性的,玩耍也是有始无终;顽皮的小儿虽然好动,他们写作业也可能十分潦草,很快完成,但是只要有人耐心辅导就会很好的完成作业,而多动症的小儿却一直处于学习十分困难的状态。

综上所述,小儿的顽皮与多动症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还是那句话:顽皮是孩子的天性,请仔细甄别,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慧眼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