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有女儿,想要保护女孩做好这3点,其中培养安全“感受”很重要

这几天,大连10岁女孩被害案引起社会热议,我们无法想象一个13岁的男孩为何会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身为一个女孩的妈妈,不禁毛骨悚然,让我深深反思: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一步步离开父母视线的女儿,我该怎么培养她?才能让她独立自主,更好的融入社会,而又能护自己安全?

女孩天生的性别属性让她们在融入周围环境的时候,比起大多数男孩来说,更容易被危险伤害:因为她们的心肠比较柔软,特别容易相信别人;他们看到弱者被欺负,会本能的想去保护;她们的力气又是那么小,毫无攻击性可言......

那么身为父母,我们除了告知孩子要有安全防范意识:比如不穿过于暴衣服,深夜不要单独出门,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拒绝不明来历的好处,遇到困难懂得求助或拨打110等等之外,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从这3点入手,让孩子更懂得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父母要做好榜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连接”,警惕孩子走向关爱与结盟”模式告诉孩子用听懂感受”来保护自己

父母多和女儿谈心

首先先来学习第一点

01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待人接物

《养育女孩》一书的作者史蒂夫比达尔夫认为,女孩在5-10岁的时候需要学会交朋友,知道怎么待人接物,学会分享、道歉、控制自己的脾气;在10-14岁时,女孩开始从外向内,去了解自己的内心,在家长的陪伴和养育下,开拓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在14-18岁,女孩要做的是为踏入成人的世界做准备,比如学会自立、不被外界诱惑,有目的地去做事情,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正是因为18岁以前的女孩,在情感和生活上还比较依赖父母,但此时她的世界观也在形成。她们开始通过交朋友来学习与陌生的世界接触。所以需要我们父母在陪伴中做好榜样,开拓她的视野,教他们待人接物的技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当女孩碰到困难或者青春期的情绪障碍时,我们不仅能帮忙疏通引导,让他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只有这样,假如某天女孩碰到危险了,而父母又不在身边,她才能有能力更好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父母要做好榜样

02 父母要从婴儿时期与孩子建立连接”,警惕让女孩走向危险的关爱与结盟”模式

连接”是形容妈妈和宝宝之间关系的专业词汇,从妈妈怀孕开始就和宝宝建立连接关系,有的婴儿和妈妈有着安全的连接,有的没有,而这种连接会一直延续到孩子成年以后:如果孩子在还是婴儿的时候没有这种连接,没有学会爱,那么成年后在这方面也会有问题。

那么连接对男孩女孩有什么差别吗?《养育女孩》一书中说到经过研究大家惊奇的发现,那些没有连接的男孩会选择逃避,甚至不信任妈妈,他会有一种自我保护思维:我需要她的时候她不在,所以我也不会让他了解我的感受,我也不会顾及她的感受。可是女孩的反应却完全不同:当妈妈表现出难过,疏离甚至愤怒的时候,女孩往往会靠近妈妈,试图去安慰她。

如果妈妈从女儿的安慰中恢复,孩子就会感觉到有意义,而这也导致了一种风险。那就是当面对冲突或者危险的时候,一般人的反应会是斗争或者逃跑。可是那些没有安全连接的女孩,会采取关爱与结盟”的方式。自己虽然焦虑恐慌,可是不会逃避,反而会朝危险走去。

这就得出:那些得到父母充分关爱的女孩更容易被平和、温暖和善解人意的人一起做朋友;而那些没有被父母关爱的女孩,因为自带关爱与结盟”模式,不但不会逃避,反而更愿意和那些焦虑、压抑、甚至暴躁的人在一起。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要警惕这种模式对女孩带来的伤害。我们关爱女儿的同时,要创造一个平静、温馨的家庭环境,帮她舒缓压力。要观察她平常是否经常扮演和事佬的角色,我们肯定和欣赏这种能力的同时,要告诉她必要的时候要勇于说不,要懂得表达愤怒。告诉孩子不必为了留住朋友而改变自己,或者试图去改变脾气暴躁的朋友。

避免孩子走向关爱与结盟”模式

03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学会解读自己的感觉密码

有些孩子比较内向腼腆,不太懂得拒绝,习惯听从。这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学会解读自己的感觉密码,用听懂感受”来选择,从而保护自己。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感受或者情感是与人相处时的指南针。当我们感到恐惧时,会变得谨慎;当我们感到生气时,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当我们感到难过时,会反省沉思,渴望安慰与拥抱;而我们感到开心时,就会放松会赞美......

这些看起来很感性的心理特征,对于最初和这个世界接触的女孩来说,有着巨大的力量:她们通过了解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就知道该怎样对待他们,去判断到底谁是需要关心的,谁是需要远离的。因为听懂了自己的感受,女孩才会感知对方是好还是不好,是要帮助还是停止。

要让孩子懂得听从自己的感觉

前段时间,警察在调查中国留学生章莹颖遇害案时发现,在她遇害之前,凶手曾经用相同的手段在校园里试图诱骗另一个女孩上车,但是那位女孩意识到某种危险,拒绝了邀请,并果断的报警。其实就是女孩的我感觉不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不对劲”这些发自内心的信号救了她。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培养孩子的感受”呢?父母首先要让孩子从固有的思维里脱离出来,不要用脸来告诉女孩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而是要更理性更细致的教会她们观察和分析:比如判断一个人可以用什么标准,好人坏人不应该只看外表,而是要看他做的事,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

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个现象,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你看那个人虽然嘴上在笑,可是眼里却没有一丝笑意。用这种细节来告知和引导,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友善的,什么样的人应该躲避。和孩子聊天聊得越细致,越深入,她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越强烈。

让女孩勇敢的面对世界

《养育女孩》作者史蒂夫说女孩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次探索,一次有目的地的旅途。在途中,女孩会一点点蜕变为成熟的女性。而我们是她们年幼时的导师,是在她们成长岁月中给予她们帮助的守护者。在抚养孩子时,我们总是既关注眼前也着眼未来。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要给足孩子关爱,做好生活上的榜样,不断开拓孩子的视野,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辨别好与坏,当这种安全意识在孩子的心理深埋时,孩子遇到危险时,就会听从自己的感受”,大胆的选择,做出正确的判断。

养育女孩比养育男孩更难,最大的担心就是女儿遇到危险不懂保护自己,这就是我们父母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小有意识的去帮助我们的女儿去练习以上这些能力:识别看上去很安全的陷阱,远离那些可能会给她带来伤害的人!

这里是@萍妈说育儿,家有大宝,腹有小宝,愿和您一起探索孩子的养育之路。喜欢的朋友加关注哦,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