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前几年刚生了二宝聪聪,夫妻俩都四十几岁了,趁着开放二胎,算是老来得子”,他俩对这个宝贝疙瘩宠得那是不行。
不信你看:为了给孩子最好的营养,她四处请教专家,为聪聪制定了昂贵的营养三餐;对于买个聪聪的每一件玩具,她都要仔仔细细检查,甚至每天消毒;出去玩,从来不让聪聪跑出她的视线范围半步;她给聪聪报了本地最贵的双语幼儿园,帮孩子拎书包、检查作业,还从来不让孩子参与家务活,美其名曰学习最重要”……
她对于孩子的爱,相信不少妈妈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前发过一条关于日本幼儿园对于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的微头条,就有网友留言道自己的孩子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平时做完作业都是她帮孩子收书包等等。
爱孩子是每一个妈妈的本能行为,自孕育宝宝开始,我们身体的基因就注定了会对孩子百般呵护,投入无限的爱。
也许这样说有点残忍,但是妈妈替孩子做了自己本来可以做的事,实际上却是剥夺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切身体验,剥夺了孩子发展能力的机会,让孩子无法自立和建立信心。
第一,缺乏独立意识,无法生活自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被中科院劝退的天才少年”魏永康的故事。他从小就展现出惊人智商,2岁识字2000,6岁学完小学中学课程,8岁考入重点中学,13岁获湘潭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他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开始硕博连读。
然而,没多久就被中科院劝退,理由是他一个健健康康的成年,居然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追溯到魏永康的家庭,我们不难看出端倪。他从小就被父母溺爱,认为只要他好好学习,其他一切事情都有父母,连最基本的洗衣服、端饭、洗澡,他都要父母帮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难道不会干这些事吗?并不是,是父母一贯以来的行为,让孩子产生了错误认知,缺乏独立意识,造成生活无法自理。
第二,依赖父母,啃老严重。前段时间一个日本退休老父举刀杀子的新闻被推上热搜。有网友评论,干得好,是我也会那么干。
为什么一件杀人案能得到网友一边倒的支持?主要原因是,儿子的啃老行为实在太严重了,他大学毕业后一直住在家里,没有做任何工作,依靠父母退休金生活,还不知感恩,什么也不干,父亲实在忍无可忍,最后举刀杀了他,而自己锒铛入狱。
殊不知,父母帮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后果是,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对所有的好都理所当然的白眼狼”,他不会认可父母的辛苦付出,不知感恩,不懂回报,当然也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没有担当。
第三,以自我为中心,目无法纪危害社会。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新闻,关于高空抛物的。一小区内,有人将啤酒瓶从高楼上丢下,索性没有伤到人,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锁定了一个住户,敲开门发现是一个六七十岁的大爷。
警察向他调查询问后发现是他儿子心情不好才把啤酒瓶扔下楼的,在此过程中,大爷说的一句话让现场所有人都惊掉下巴,他说:他还是个孩子。”请求警察放孩子一码,警察一问才知道,他口中的孩子”已经是个40来岁的大汉。
没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孩子,永远都只是孩子”,在父母看来自己似乎能为他们披荆斩棘,然而社会不会为他们买单,当他们长成社会的毒瘤,威胁到公共安全,受法律制裁是在所难免的。
记得小时候妈妈很羡慕隔壁家的阿姨,因为她能够有时间去跳舞、打麻将、和朋友去旅游,生活得很滋润,而自己却需要每天工作之余,还要接送孩子、煮菜做饭忙个不停。后来我发现。
隔壁阿姨的闲”和她大女儿的忙”形成了对比,她大女儿比我们大几岁,在上高中,但是每天她都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下厨做饭,复习功课,上学考试两不误,后来她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学,成为我们街坊邻里口口相传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件事对我现在的育儿观念产生了强烈冲击,那就是,勤快过头的妈妈,反而会培养出一个懒”孩子,而做个懒妈妈”,比做一个什么都帮孩子干完的妈妈更厉害。
所谓的懒妈妈”并不是什么都撒手不干,懒妈妈”也是需要智慧的,要做到身懒心不懒”。
古人有句话说得好: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因此,一个好妈妈应该是能够帮孩子看到长远未来,愿意让孩子吃当下的小苦,才能帮助孩子今后早日当家。
我们看看懒妈妈”必须遵守的三不要”原则,如何教出一个敢担当,有责任心的好孩子。1. 不要替孩子干完所有家务活
现在正值大学开学季,不少新生要到异地求学,不少新闻爆出,父母担心孩子安全,不仅一路同行,到了学校宿舍还帮孩子铺床、系蚊帐。
十八九岁已经成年的孩子,难道不会做这些事情吗?并没有,是父母没有培养孩子学会做家务,学会自理。
首先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妈妈要和孩子划清界限”,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妈妈的事情。有清晰的界限感后,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应该遵守原则,不轻易越界。
与此同时,妈妈还要通过讲故事、读绘本、游戏、谈话等方式,鼓励孩子从一点点小事做起,比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自己削铅笔,自己整理书桌等等。
然后是要对孩子有信心、有耐心,妈妈们通常会陷入一个误区,看到孩子穿衣服穿半天没穿好,就认为他没能力,冲到他面前,边数落孩子边帮他把衣服鞋子穿好了。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动作本来就是慢的,要允许孩子慢慢地学习技巧,探索世界。
2. 不要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
很多妈妈带孩子出门,这也不许碰,那也不许动。我姐姐就是这样,她是个医生,平时对于环境卫生很严格,在家里,每晚都要认认真真地给地板、孩子玩具擦洗消毒,生怕孩子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出门的时候也带着消毒液,恨不得把视野能及范围都变成无菌手术室。
然而,天公不作美,孩子还是隔三差五地生病,不是流行感冒就是病毒性疱疹,看着都让人心疼。
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的后果是,孩子难以适应外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总是躲在父母的背后寻求保护,别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连自我意识都有可能被剥夺。
所以,平时不管在家,还是带孩子去户外,尽可能地抑制自己想要保护孩子的冲动,提醒自己,这是在锻炼他的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呢。
我们需要做一个指引者,像电、火、深水区这样危险的东西,禁止的同时,可以展现后果,告诉他为什么不能碰。而对于其他的如滚地、玩沙之类,睁只眼闭只眼,让孩子享受与大自然亲近,用感官自己发掘新大陆的成就感吧。
3. 不要帮孩子解决所有麻烦
同事接到孩子电话,孩子哭着说自己作业忘在家里了,被老师批评。同事顾不上一会儿要开会,赶忙开车回家给孩子取作业。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孩子已经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习惯,而同事也没有当回事,依然每次都着急忙慌地给孩子擦屁股”,然后又擦着汗感谢我们帮他打掩护。
对于同事的做法,我不敢苟同。当孩子遇到麻烦时,比如不记得带饭盒、作业忘了写,我们要做的不是赶紧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要让他承担后果,从而长记性,能够自己主动做好自己的事。
千万别小看了这样的小事,往往是给孩子不断弥补小失误的时候,让孩子放松了警惕,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习惯,等到进入社会,一旦不再有人帮着解决麻烦,他会承受更大的苦果。
别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一句口号,做一个身懒心不懒”的懒妈妈,让孩子去爬、去摸、去看、去思考,这样自我探索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够独立自主地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我是@MaMa西雅,热衷研究各种育儿书籍,理论结合实践,带娃带出新高度,有什么育儿问题,欢迎关注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