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生不生二胎 别把决定权抛给孩子

生不生二胎 别把决定权抛给孩子

除了纠结时间、精力、高龄外,还有一个许多父母会考虑的问题,要个二宝,大娃会怎么看?

生不生二胎 别把决定权抛给孩子

一位妈妈充满爱怜地看着儿子说:儿子不同意,我是绝不会要二胎的。”我说:这是父母的选择,不是孩子的选择,怎么能把这个大决定交给孩子来做呢?”妈妈认真地说:我一直很尊重儿子的看法,我们家一直很民主的”。

这或许不是个别现象,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入,尊重、接纳、爱和自由成了一些新教育理念的代名词,但是,对于尊重、爱和自由的理解,每位父母的理解和实际操作却千差万别。

如果要尊重大娃的选择和决定,那也必须是和他能够承担的责任相符合的选择,比如,这个玩具怎么玩,他选择看哪些书等。而是否生二胎这样的家庭的重大事件,顺从于孩子的决定,大娃不仅承受不住这个重大决定,也本不该由他来做这个决定。

这不是尊重,这是利用。利用大娃避免自己来做这个困难的选择。如何让大娃像你一样期待二胎的到来?走进大娃的内心,看到大娃的渴望和心理需要。

让大娃感受到自己获得的是稳定的爱

不只是大娃,我们所有人在渴望层面上是共同的。渴望被爱、被接纳、感受到重要等,这也是大娃的渴望。每位父母要创造你与孩子互动的每个当下的动作。

中科院发展心理学博士、高校心理咨询师侯瑞鹤表示,让大娃感受到自己获得稳定的爱是基础。

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稳定的安全的,对二胎的到来就不会感受到太多的冲击。否则,如果感受不到被爱的,担心失去爱,生不生二胎大娃内心是一样的不安全。二胎只是亲子关系质量的反应而已,并不是要二胎这件事带来的。因为没有二胎,未来还有别的学生,别的同事等冲击着担心失去爱和认同的内心。

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而不是父母觉得自己在爱孩子。

我们爱的是孩子这个人 而不只是他的行为表现

生活中处处可以给孩子传递我们的爱。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的是他这个人,他的生命,而不只是他的行为和表现。

儿子很喜欢听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通过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感受到自己是被期待着出生的,因为爱而来到世间。我感谢他选择我做他的妈妈,有这样的宝宝做我的孩子,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等。当然,这些沟通必须是真心的,表达出来的情感要自己相信,否则,还是不要表达的好。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联结深信不疑,即使有冲突,仍然相信自己是被爱的,有了二娃,自然也是被爱的。这是一种童年的印象和体验,随着逐渐成长,通常会带着这样的体验来感受自己和解读事件。因此,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关键,真诚、真实、自由、关爱、稳定的亲子关系,越是高质量的亲子关系,越允许差异存在,也更能经得住冲突。

二娃的到来,大娃不是失去,而是可以获得些什么

父母常常感受到,二娃的出生,大娃得到的实际照顾减少,于是,爱也少了,孩子的心理需要没有被满足等。其实,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不只是照顾,事实上,对于年龄大点的孩子而言,照顾太多恰恰是不信任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更多是虚弱感,这不是真爱,真爱是看到孩子的心理需要,并提供符合发展的心理环境。

感觉有力量,被看重,相对于被照顾,更能满足大娃的渴望和心理需要。我对儿子说:因为你长大了,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有你的帮助,我才敢再要个小弟弟或妹妹,没有你的帮助,我可搞不定”!儿子听到这些,腰杆都挺直了,觉得自己一下子变成了大哥一样。当然,孩子说的话真的面对时并不一定能做到,不过,那只是技术层面,重要的是他感受到的不是他失去了什么,而是他作为家中的重要一分子,一起像迎接他当年出生一样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新生命。

所以,要不要二胎,关键不是大娃怎么想,而是要关照自己的内心,觉察自己的冲突,然后选择。关注大娃怎么看,不是让其去决定,而是基于对大娃的理解,怎样让家庭共同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新生命。